首页>城市>厦门
标题图
《2023年厦门市气候年报》发布 去年厦门岛内气温为有记录以来第三高
2024-03-23 10:58 厦门日报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回顾去年厦门天气,暴雨、台风、高温……都是关键词,昨天厦门市气象局发布《2023年厦门市气候年报》(以下简称《年报》),介绍去年基本气候概况、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总体来看,2023年,厦门气温显著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不凸显,但高温日数明显偏多;降水量偏多,暴雨过程频发、日数多、强度强;日照正常;影响台风数量正常,但影响较重。气象专家解释,去年是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前期持续近3年的拉尼娜事件过渡到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折年,对厦门气候产生了较明显影响。(注:本文中的“岛内”以狐尾山上市气象台本站的数据为准,“岛外”以同安国家基本站为准)


气温

92%站点出现过高温天气

去年最热地方: 集美区厦门老院子景区

去年5月30日,该地出现极端最高气温,达40.1℃

去年最冷地方:同安区军营村

去年1月25日,该地出现极端最低气温,低至-3.1℃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5℃。我国也不例外,2023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10.7℃,刷新了2021年才创下的最暖纪录,成为新的“史上最热年”。

目光聚集到厦门,去年并非厦门市最热年。岛内外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2℃和22.4℃,分别比常年高0.9℃和0.5℃,岛内为有气象观测记录历史第三高。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数据虽未创新纪录,但厦门去年依然有“火辣”和“冻未条”的极端时间段:去年,岛内外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分别为14天和28天,分别比常年多7天和11天。岛内外低温日数(日最低气温≤10℃)分别为23天和37天,其中岛内比常年少14天,岛外比常年多3天。

气象专家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厦门岛内外年平均气温一直处于偏高状态,气温变暖趋势明显。

此外,全市去年有92%站点出现过高温天气,岛内外最早高温日均出现在5月末,分别为历史第5早和第6早。去年5月30日,市气象台本站日最高气温36.3℃,为该站5月历史第二高,同安国家基本站当日最高气温37.7℃,打破该站5月历史最高纪录。


降水

暴雨几乎“到访”过厦门全境

去年暴雨以上日数 (日降水量≥50毫米)

岛内8天,比常年多3天,为历史第三多

岛外15天,比常年多9天,与1959年并列历史第一多

去年雨下得最多地方: 同安区造水村

去年累计降水量达2681.9毫米,暴雨日数19天,均为全市最多

《年报》披露,去年,厦门岛内外年降水量分别为1503.1毫米和2054.8毫米,分别比常年多201.9毫米(偏多15.5%)和524.5毫米(偏多34.3%)。岛内外降雨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分别为111天和112天,分别比常年少3天和12天。

降水总量多了,降水日数反而少了,这意味着什么?细心的市民已反应过来:厦门的雨更集中,也更猛了。监测数据证明了这点:去年,厦门岛内外暴雨以上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分别为8天和15天,分别比常年多3天和9天,其中岛外与1959年并列历史第一多,岛内为历史第三多。

气象专家表示,自2017年以后,厦门连续6年暴雨日数少于常年,而2023年暴雨日数的突增,体现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的不稳定性。以市气象台本站为例,2023年9月4日至6日,该站连续3天出现大暴雨天气,创该站1953年有观测以来,大暴雨持续天数最长纪录,3天累计降水量也突破9月过程降水量最多纪录。

据统计,去年,我市共出现14场暴雨天气过程,其中非台风暴雨11场,台风暴雨3场。全市有47%气象观测站暴雨日数新创或持平建站以来历史最多纪录。摊开地图,暴雨“到访”过哪些地方?答案是:几乎厦门全境。去年,全市98%的气象观测站出现过暴雨。按厦门暴雨强度公式标准,多个站点出现1小时和3小时百年一遇的降水强度。


台风

影响我市的台风都达到过超强台风级

4个台风 “性格”不同

“杜苏芮”来势汹汹

“苏拉”走位奇葩

“海葵”是个“慢性子”

“小犬”影响是大风


“台风”同样是去年厦门大气舞台的领衔主演之一。《年报》指出,去年影响我市的台风有4个,数量正常,不过影响较重。强度来看,4个台风最强都达到过超强台风级。除了台风“小犬”,其余“杜苏芮”“苏拉”“海葵”这3个台风均带来较明显风雨影响,且雨重风轻。

具体来看,4个台风都有自己的“性格”,给厦门人留下不同印象。“杜苏芮”来势汹汹直扑福建沿海,强度及影响一度被认为堪比2016年全球“风王”莫兰蒂。为此,去年7月27日上午10时,我市去年首次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随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防台风防汛动员令。

虽然“杜苏芮”最终没在我市登陆,但仍带来很大的风雨影响。厦门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翔安区三角梅公园站过程最大降水量475.8毫米,翔安区大嶝大桥出现了40.2米/秒(风力达14级)的大风。

台风“苏拉”则依靠奇葩的走位(路径)出圈:它先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洋面“兜圈子”,不断积蓄能量,然后才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期间还和“海葵”上演起“二人转”。受双台风效应影响,这两个台风旋转路径会受彼此影响。这种状况也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对台风路径的判断变得十分困难。

“海葵”则是个“慢性子”台风。它先在台湾台东首次登陆,穿过台湾岛,在台湾西南侧近海海面上回旋打转,然后缓慢西行穿越台湾海峡。由于引导气流较弱,它磨磨蹭蹭穿越海峡用时约34个小时。因此,“海葵”影响时间长,9月3日夜间至6日对我市持续造成风雨影响,过程降水量大,打破大暴雨持续天数、9月过程降水量的气象观测历史纪录。

相较于前面三个台风,“小犬”给厦门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大风。它在台湾屏东的鹅銮鼻登陆,之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缓慢移动,最终在广东阳江附近南海洋面上减弱为热带低压。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王彦明)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