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邹元生:福州来客,福州客|闽声
2024-03-18 14:41 闽声
图片

▲光与尘咖啡馆 摄 / ggghhj

约见邹元生在秋日午后的烟台山“光与尘咖啡”,这里既是他主理的咖啡馆,也是《福州客》和“福客鸟仔”的诞生地。

小院不大,但打理得舒适自在。几把竹椅,一方茶桌,空气里漂浮着氤氲的咖啡香气,邹元生热情地指着天井白墙上新创作的咖啡精灵,聊起他与《福州客》的故事。



图片


邹元生

Jot Zou

福州长乐人。

2008年冬移民加拿大,

2016年回国创办《福州客》。

现任《福州客》主编、

福州行知品牌设计创始人、

福客鸟仔主笔、

光与尘咖啡创始人。







“福州存在于每一条热闹街巷、生活里弄,

沿着历史的痕迹,品着现代的烟火。”



——邹元生


作为生活在福州的一份子,“海归”邹元生从2021年开始为福州创作城市IP“福客鸟仔”“福客”是他创办的福州本土概念杂志《TheFoochowka福州客》;而“鸟仔”,则是一只浑身雪白,看似环游福州,实则在闽都各个角落寻乡和自我觉醒的年轻一代。

图片

▲ 福州客issue01-一本杂志的诞生

2023年,邹元生与团队大力推广福州方言和歌谣,以几乎一月一展的速度,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街区等福州地标性街区办了多场福州方言展览。最近一场展览《福州腔调》在中秋国庆落地,满满的鸟仔元素吸引了福州本地年轻人和外地人前来打卡。

但在邹元生看来,自己做得还有限,要想让“福客鸟仔”成为城市符号,代表福州“出圈”,仍然还有许多要付出的工作和努力。




 《福州客》的他乡与故乡

邹元生出生在福州长乐,曾祖父曾留学欧洲,到了外公这一辈自小饱读诗书,算得上世家子弟。解放后外公的人生有了很大改变,他唱过闽剧,后来被分配到国营陶器厂,在陶器上写字、画画。

在那个年代,因为记账速记的需求,年幼的邹元生跟着外公练就了一手“烟火书写”。除开外公教导的时间,他还时常用毛笔蘸着牙膏水,在家中院子的墙上练习书写。

即便已过去几十年,那一段完全悬腕的书写,依然赋予他对书法更加从容的态度。

图片

2008年,已上大学的邹元生随全家移民到加拿大。在大洋彼岸,他终于体会到了“作客异乡”生活的滋味。

在唐人街,当他听到福州话结合了广东话、新加坡等异乡发音,深切感受到原来方言是可以流变、结合成丰富的情境语言。那段在北美移民社会中半工半读的时光,经历过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带给他全然不同的奇妙体验。

后来,因为一本《纽约客》杂志,他开始关注这本记录着点滴纽约生活的杂志。在他看来,城市文化杂志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既然纽约这座城市因为文化而关注个体,福州为什么不可以?

图片

2019年,在回到中国3年后,邹元生决定创办概念读物《福州客》杂志,为了致敬《纽约客》,杂志英文名定为《The Foochowka》,这是因为汉语拼音Fuzhou被推广前,Foochow是福州英文比较正式的写法,而“ka”取自福州话“客”的谐音。

在邹元生看来,《The Foochowka福州客》诞生的意义,是让更多怀着“中国梦”的福州人,在不同城市生活的时,不再有“他乡”和“故乡”的困惑。同时也通过这本杂志,探寻在其他省份或者海外生活的福州人的客居生活。

图片

▲ 福州客issue02-江上浪客





 福客鸟仔,溯源闽都平行宇宙

聊到寻找,邹元生自然而然地展开“福客鸟仔”的话题。他说有人说南方人讲话像鸟语,于是有了福州人是一群“鸟仔”的自嘲,加上《福州客》,便是“福客鸟仔”了。

它也是一种隐喻——生活在当代,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于是邹元生想通过这种鸟仔找自己的投射方式,开启一段寻找的奇妙探险。

以寻找作为切入点,邹元生和团队赋予“福客鸟仔”城市IP新的释义,甚至还为鸟仔写了一部编年史,在这部看似无厘头的史书中,记载着鸟仔族群的大事件,宇宙中的其他的NPC的故事,在平行的宇宙中,还有代表神界的“神在人间”“神仙艺术照”等有趣系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 鸟仔形象图

和其他传媒人不同,邹元生在他的构思选题中结合了大量的福建本土元素。他说福建多山,古人也说“闽在海中”,因此立意福建的信俗传统文化,做到与实景生活息息相关,是他和团队创作的出发点和核心。

现阶段,团队选题围绕山、海、神、社,以鸟仔和他的小伙伴们的游览闽都形式,结合福州文化,将这些闪着光的福州故事,用《福州客》杂志一一对外讲述。

临近新年,福客团队开始策划“年味六事”,画出福州人如何祭灶,以及过年要做的六件经典小事。邹元生说,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这些事也许在年轻一代看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但是他们还是坚持把这些事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图片

▲ 福州客issue03-六事

“我们用Q版的鸟仔,用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趣味的,或者说他们的语境的方式,传达在传统中他们可能忽略了,但需要在乎的事。”在这个基本的情绪价值之上,植入了想要表达的在地文化的内容,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接触走近传统文化。




 福州腔调,漫步心野故乡路

2023年9月,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福州市文化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TheFoochowka福州客、真鸟囝福州话保育学堂、Thinkshow行知创意执行的“福州腔调——沉浸式方言创意展”在福州市非遗展示馆正式开幕。

回顾展览,邹元生回答记者提问时,分享了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学会英文可以让你走向全球,学会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向全国,但是你如果了解自己的方言,可以让你找到回家的路。”

图片

▲ 光与尘咖啡馆

今天,即便有人说福州话在逐渐萎缩,不再是刚需性的语言,但邹元生对福州话的态度依然积极而乐观。

他说方言在传承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好的教材。福州话虽然在市区使用的人群有限,但在更广大的海外,或者福州乡野地区,它的使用频率依然颇居高位,是福州人重要的沟通语言。

图片

▲ 光与尘咖啡馆

除了“说”,邹元生认为在方言传承中,童谣的意义也举足轻重。他说自己至今依然记得,儿时被祖母们抱着哄困眠时童谣。每每听到那些唱词,便觉得很心安。

在进一步阐述故乡认同感时,他这样说道:“如果我哼起小时候听过的童谣,你的童年也听过同一种腔调,那一刻从心灵和认知上,我们便很容易成为故乡人。”

反之如果每个人听的童谣都是普通话,虽然语言性上没有问题,但是其根源性很难再去溯源,试想如果全中国的童谣都无差,当一个人走到海外时,尝试与海外的福州社会融入时,就很难产生所谓的家乡认同感。

图片

▲ 邹元生登上央视新闻

「“青”爱的城|有福之州,新年福至」直播间

 从这个点发散来看,语言和文化带来的危机感在于如何寄托乡愁。一如古人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一种不论故乡在哪,因为同一轮明月,依然可以千里寄相思。

放眼当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现自己找不到这样的寄托时,就难免出现一种文化断层和心理缺失。因此,在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家学渊源完整讲述,也必将成为一种差异化的优势。

在未来,邹元生认为自己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他想让“福客鸟仔”带着使命感走进乡野,去搜集更多故乡路上小而美的民间故事,去传唱朗朗上口的福州童谣,去采撷乡野静谧的月光和雨露,也在每一次更具烟火气的调性中,找回内心真正的“福州腔调”和回家的路。

图片

▲ 邹元生登上央视新闻

「“青”爱的城|有福之州,新年福至」直播间

 2023年12月27日,邹元生登上了央视新闻「“青”爱的城|有福之州,新年福至」直播间,随着央视记者的镜头和角度,他和他的“福州客”空间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海归”客居在外,心怀故土的打拼奋斗精神。

在直播中,他提笔书写“有福之州”,将自己对故乡浓浓的深情抒溢,就像他在采访中说的——没有人是故乡的过客,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