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德化:农文旅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2024-03-18 11:20 德化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德化县龙浔镇以财政部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以及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以项目为抓手,以墘、高阳、英山、溪村为试点试验核心区域,有序铺开“一镇四园”(凤翥白瓷古镇、乡村振兴产业园、江山美人生态茶庄园、淮山精深加工产业园、高阳林下立体农业园)建设,打造文旅项目、农业智慧产业园、立体农业产业园等19个项目,总投资达4.1亿元。其中,凤翥白瓷古镇致力于打造白瓷和柴烧为主业态的新场景,因地制宜融入田园风光和生态产业,有效促进“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龙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凤翥蜕变展新颜

在德化县龙浔镇墘村山垵入口不远处的道路边,记者看见一面约3米高的宣传展示墙,上有德化窑标识,“凤翥白瓷古镇”六个大字,并附有英文。据介绍,该展示墙以石为基,土墙斑驳、灰瓦深沉,古风韵味浓厚;以红、黄、白为色调,寓意与土凝练的白瓷艺术。

凤翥白瓷古镇展示墙.jpg

“我们通过修复瓷帮古道,包括太平宫修复重烧,建设蛙谷生态研学基地及农耕文化风光等,提升凤翥白瓷古镇的文化场景,串连起高阳村,形成文内在驱动力连点成片。”德化县龙浔镇农改项目办主任林国钰介绍说,丁墘是德化四大古村之一,陶业生产历史悠久,有着一千多年的陶瓷出口史。古时出海的瓷器,都是由挑工肩挑、背驮,一摞摞、一篮篮地沿着瓷帮古道运往泉州刺桐港,而后销往世界各地。

站在沥青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瑞风堂。“这是未来的游客服务中心,我们将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祖原有风貌、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林国钰指了指堂前不远处说,那是凤翥露天大舞台。

沿沥青路继续行进,拐个小弯,可见三两家绿植盆栽店,轻掩柴门,有微微探头的惬意。有艺术的地方,处处皆是画意,一道道白就像一张张天然的宣纸,描绘日出、远山、轻舟、瓷瓶,而后写上福字;或勾画梅花、上陶瓷制作工序……在一棵树的主杆上画一只猫头鹰,用来欣赏、凝望,以此延伸一条道路的视野。

德化蛙谷.jpg

继续往前,记者来到了“以为名,响彻山谷”的德化谷,沿着水系游步道留下足迹,亲身体验一番。“过去这里环境较差,通过河道清淤、水系护岸治理,并在两岸建设护栏,打造蛙谷生态研学基地和生态水系景观;现如今,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居民前来打卡。”德化县龙浔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郑声斌告诉记者。

冬去春来,大地充满绿意。谷、田园、屋舍、远山,俨然形成一幅乡村山水画,眼前“我爱蛙谷”的打卡点格外醒目,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日子仿佛并不遥远。

为了进一步强化闲置土地的活化利用,丁墘村成立凤翥白瓷古镇文旅有限公司,作为村财创收平台,统一流转200多亩土地及部分民房,用于研学基地建设、蔬菜种植,形成农业连片规模开发效益、民房变商房,整合凤翥陶瓷古镇资源,对山湖整体风貌进行整理、提升,同时与乡村振兴、生态水系等相融合,让特色产业旺起来,乡村旅游火起来,集体经济活起来,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德化县龙浔镇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完成村居环境及道路提升改造、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墘村山垵农业生产道路改造提升长度1.786公里、水系护岸治理1.4公里,打造山湖瀑布群、农耕文化等项目8个,并推动厦大研学基地落地。

引入业态焕生机

凤翥白瓷古镇地处德化县龙浔镇墘村山垵,占地面积约2000多亩,海拔在500至820米,这里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常住人口568人,有80多幢房子,其中38座祖保存完好。

陈孝业与俞健在研究改进陶瓷作品.jpg

2023年1月,陈孝业、俞健和来自广东饶平的金浩组成“三剑客”共同租下墘堂,成立了“观松瓷苑”陶瓷工作室。驻足院前,春日的暖阳均匀地铺洒开来,院前两张木桌、几把椅子、一壶好茶,三五好友围坐一起喝茶闲聊,很是惬意。走进小院,低头可见石和黑白陶块交织,不时发出沙沙声;一个博古架,摆上最新研发的茶壶、杯子,陶瓷书画盈满堂。 

陈孝业是地道的丁墘村人,200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陶艺创作。来自龙岩的俞健,2018年第一次来到德化,就被陶瓷艺术所吸引。“我特别喜欢这个地方,这边很清静,且贴近大自然,在这里更利于思考创作,生活也很安逸。”山湖山清水秀、离城区很近,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成熟,再加上优惠政策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俞健留下来创业的决心。

美墘堂.jpg

一年多来,陈孝业陆续投入10多万元对美墘进行修缮改造。如今走进 “观松瓷苑”工作室,会客厅、直播室、创作间、展示厅等配套完整。“工作室主要用于陶瓷文创设计和线上线下多元化推广,目前已基本步入正轨,我们专注于陶与瓷相结合,创作人文陶器,做到一一故事。”未来,陈孝业希望继续深挖陶瓷文化内涵,用心深耕陶瓷结合书法、手绘、锔银工艺等,创作出更多不可复制的个性化器物。

在山湖,除了“观松瓷苑”这样的陶瓷工作室,还有摄影工作室、泉州青士庄园咖啡休闲厅、隐山辞舍茶室、民宿等文化休闲业态也在逐步增多。

“村里的房屋盘活利用主要是由村里收后,再招引新业态入驻,由入驻者统一修缮改造,政府给予政策补贴。”林国钰说,这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帮助当地村民提高经济收入,闲置老屋变身为文化创意、休闲场所,让农村文艺起来、鲜活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凤翥白瓷古镇将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农文旅产业配套设施,通过打造陶瓷文化场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创客前来入驻。同时,让更多游客到山湖感受陶瓷之韵、体验生态之美,探访陶瓷之路。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