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11日讯(记者 余健平 通讯员 林晓蕾)一切工作往实里做,做出实效;始终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去年,海沧区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总量蝉联全市各区第一,首次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前50位,列第42位。在厦门各区招商引资实绩竞赛中,海沧区位居全市六区第一。一系列亮眼成绩,展现出海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潜能。
开春以来,海沧区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奔走在基层一线,聚焦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领域,察实情,直面矛盾堵点,用创新办法破解瓶颈难题……以工作实效,检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学习成果。
海沧区深知,立足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是将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唯有实干,才能一点一滴汇流成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海沧区将以登高望远的目光眺望前路,以脚踏实地的步伐开启征程,在关键之年创关键之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
▲山海湖岛城相融,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郑伟明/摄
▲被绿植环绕的海沧湖市民公园,尽显生态之美 郑伟明/摄
项目快开工、快建设
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注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统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具体到海沧,就是要聚力产业攻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海沧区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早在春节前,《海沧区2024年一季度“开门稳”若干措施》就出台,从推动前期项目“促开工”、鼓励在建项目不停工、深入一线解难题、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等角度发力,早谋划早部署,加快把项目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实效。
好政策,激发出澎湃的发展热力。新年伊始,铂联科技等7个项目在海沧正式开工,总投资20.55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50亿元,涵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项目开工,擂响了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战鼓,全区铆足干劲,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今年春节期间,海沧多家企业、多个项目工地不停工不停产。
项目工地上,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五期项目现场一片繁忙。为确保上半年能交付使用,尽早实现厦门生物医药港新一轮扩容提升,全员抢抓进度建设;华夏电力一期机组等容量替代项目启动土方开挖作业,项目建成后,国内最先进的6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将显著提升企业节能减排能效;力品药业创新制剂国际化总部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绑钢筋、装脚手架,塔吊不停运载建筑材料,多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有序推进……
在生产车间里,新能源产业龙头厦钨新能源一刻不得闲,面对旺盛的客户订单需求,约700名员工投入一线生产中,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位于海沧电力电器生产基地的宏发股份生产线上演“人机共舞”,高速运转的人工和自动化产线,每天的继电器产能达1.6万个……
紧盯新兴产业赛道
聚力产业攻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传递出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鲜明信号。
坚持以产业立区的海沧,紧抓实体经济发展的主线。近年来,更以战略性眼光瞄准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赛道,全面铺开“3+1+1”产业布局,为以科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上,海沧成绩斐然。当前,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化学制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了金达威、大博、艾德、特宝等上市企业;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以特色工艺、封装测试、设计为主的产业链布局,聚集了通富、士兰、安捷利美维等龙头企业;海沧新材料产业,形成以厦钨、厦顺、长塑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钨钼材料、铝、双向尼龙拉伸薄膜等品种领跑国内国际市场。
截至目前,海沧区拥有上市公司1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4家。此外,另有5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海沧区上市企业总市值已跃居厦门市各区之首,海沧区的优势产业已步入产业链协同创新、龙头企业齐头并进的集中回报周期。
在龙头聚集海沧的同期,“个头”不大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在加速成长。不久前,厦门25家企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榜数量蝉联福建省首位。其中,海沧区7家,占到28%。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创新的生力军。当盛新材料是全球第二家掌握了闪蒸法非制造布技术,以及全套装备的公司,打破了该材料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初创时,当盛只是一家小微企业,海沧区委区政府十分看好,主动将企业引进海沧落地。7年时间,从一片空白到全球第二,海沧陪伴企业走过从钻研硬核技术到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发展之路。
当盛新材料的成长,只是海沧区一路悉心培育扶持企业走过漫长初创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沧区以产业链的延链、扩链、强链、补链为主攻方向,持续引导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当前,海沧共有专精特新企业138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占厦门全市的18.5%;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1家。“海沧区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机会窗口’,加大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力度,为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蓄后劲。”海沧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走出去精准叩门招商,2023年8月厦门市海沧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 海沧区供图
创新机制 高效服务
招商引资再突破 营商环境再优化
企业纷纷落户海沧,并扎根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成长、壮大,是海沧区招商引资工作久久为功,干出实效的生动体现。2023年厦门各区招商引资实绩竞赛,海沧区位居全市六区第一。2024年,更大的喜讯传来: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又一产业链龙头项目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强大支持下,经过高效谈判,最终成功签约落地海沧,海沧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
近年来,海沧区先行先试,推动“八办”全流程项目服务平台等多种招商服务机制创新,切实解决项目引入、落地、开工建设、到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确保项目不仅引得来、更落得快。2023年,实绩竞赛入库项目134个,计划投资额199.59亿元,其中121个项目(计划投资额177.72亿元)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落地率高达96.39%。厦钨氢能科技、库迪咖啡等项目当年落地,当年见效,全年增值税贡献达1000万元以上。
今年1月开工的厦门融技智能卫浴产业园项目,就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开工。“从前期申报到项目落地,直至开工,海沧相关部门主动服务、提前指导,贴心的服务贯穿全程。不仅有专人指导相关申报手续,办事流程也得到简化,大大提升办事效率。”该项目融技市场部负责人陈明国说,“此外,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在融资、厂房用地等方面都得到了专项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在简明公平高效的政府服务中,企业享受到了实惠,同时也为公司的增资扩产顺利开工开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除了创新的机制和高效的服务,在很多选择落户海沧的企业家眼中,带着清晰的目标主动走出去,是海沧招商引资工作的又一动人之处。强化头雁效应,坚持大员招商招大商。海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亲赴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走出去”推介招商21次,有效对接企业78家,带动全区签约项目180个、总投资超550亿元;推动中远海运、嘉德利等28个优质项目当年落地。积极融入全市“4+4+6”产业体系,聚焦海沧“3+1+1”产业体系,全力延链补链强链,科学系统研究,绘制9张专业化产业链图谱,明确重点企业名录922家,精准开展叩门招商。去年下半年,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2条优势产业链,海沧先后在深圳、南京等行业领先城市组织专场招商推介活动,集中接洽企业超270家,推动10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超50亿元。
▲海沧通过多种方式建设口袋公园,以“小切口”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为民谋幸福 海沧区供图
▲口袋公园里的泡茶点,市民可在此赏美景、泡茶话仙 海沧区供图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稳稳托起群众幸福感
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宏观战略的顶层设计,大力发展产业作为经济支撑,也要有细致入微的民生关怀。2月初,面积约7600平方米海沧体育中心北侧公园正式开放投用。公园以大草地和常绿乔木为基底,以宫粉羊蹄甲、紫花绣球风铃木、大花紫薇、大腹木棉等盛花乔木,形成间绿透绿、四季有花的植物景观。加之新建的慢休闲步道、城市服务空间、休闲廊架、林荫茶台、儿童爬坡场地等设施,此处迅速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高颜值、体验丰富的滨水活动空间。
如今,漫步在海沧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个见缝插“绿”、见缝插“景”的高品质口袋公园出现在海沧人的家门口。群众出门便可见绿,在生机盎然的环境中观景、锻炼、休闲娱乐,已成为海沧一道靓丽的民生风景。近年来,海沧区结合城市更新着眼民生实事小细节,弘扬匠心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建成了一批功能完善、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便捷实用的“口袋公园”,城市“含绿量”、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24个口袋公园。海沧人都在说,口袋公园“兜”起了家门口的微幸福。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海沧区坚持以“小切口”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稳稳地托起人民的幸福生活:去年,全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芦澳路等23条道路如期完工,打通鼎山北路等8条断头路,全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862个,实施兴港花园等32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1.1万户;公共服务不断扩容提质,始终坚持教育优先,沧江高级中学等6所新学校建成,新增学位8280个,推动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校东屿校区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新阳西小学等5个项目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延时服务,推动40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新建跑步道3.3公里……
再看今年的民生项目清单,海沧区依然紧紧围绕关乎百姓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在精心办好优质教育、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繁荣文体事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办好一件实事、温暖一片人心的目标和定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通过结对共建等方式,切实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城乡一体化发展 海沧区供图
以城带乡 以乡促融
2.0版本全面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夜幕降临,人头攒动的渐美夜市,是海沧人气消费的新地标之一。夜市里,品类众多的小吃物美价廉,温暖了无数产业工人的胃。它之所以能火,还因在烟火气升腾的同时,处处可见文明:科学规划设计水、电、公共卫生间,明确摊主保洁责任,专班工作人员管理夜市,引导摊主文明诚信经营……渐美夜市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展示海沧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阶段性成果的一个窗口。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课题。去年6月,海沧区入选首批省级“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区”,全区上下迅速行动,推动实践探索,紧跟全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重心,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第一年首批6个试点村居。并从“理念、服务、文化、治理、创建、人才”等六个维度梳理出“14+6+N”试点工作任务清单,创新建立起1.0版本工作机制,实现试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差异化,初步搭建起试点工作的“四梁八柱”。
通过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满意,是创建的根本目的。海沧区卫健局积极与第一医院、中山医院、海沧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合作,一场场医疗下乡义诊、健康知识讲座持续展开,以城带乡推动公共服务融合,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海虹社区携手结对共建的石塘村一起举办“万物复苏”文明市集,广阔的活动空间补齐了石塘村公共活动空间欠缺的短板;海沧各村居也通过开办外来人员子女“融合学堂”、增设外来人口综合服务站、成立房东协会、启动“百家米·邻里情”计划、编排《开台王颜思齐》组歌等活动,让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从群众身边事、细微处入手,实现烟火气、人情味、人文范的多元交融,让群众在海沧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的过程中得实惠、享文明。
这条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海沧路径”初步形成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年1月,市委文明办与海沧区共同举办海沧区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将这项省级试点工作在海沧全面推开。
将城和乡放在一个框架内一体谋划,让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今年,在首批6个试点村居的基础上,海沧将在全区29个村(居)全面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城乡环境面貌共同改善、文明素质共同提高、治理效能共同增强、生活品质共同提升,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工作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我们将升级打造试点工作机制的2.0版本,切实激发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的内生动力。”海沧区表示,今年,将着力创新创优,打造“一村一品”品牌亮点;着力联建共建,深化阵地联动,畅通城乡资源流动渠道;着力为民惠民,务求创建实效,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着力机制牵引,凝聚精神文明建设的广泛共识,激活发展动能,全力绘就城乡互融新画卷,谱写融合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