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海”好有你!石狮海边的“雷锋力量”→
2024-03-05 14:45 石狮融媒

请为我们点亮“星标”

{ 星标关注“石狮融媒”不迷路 }



石狮,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8公里,这片湛蓝的海域和那段绵长的岸线是我们的自然禀赋和宝贵财富。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当前石狮正在打造海洋活力之城,牧海耕渔的农业传统、海洋经济的特色产业、美丽滨海的融合文旅,幸福滨海的宜居生活正在石狮生动演绎。

大海给予我们生生不息的活力,我们也将用心用情守护这片家门口的“湛蓝”。近年来,在石狮市政府有关部门不遗余力“管好海”的同时,民间社会力量同样以公益的力量“护好海”。今天是全国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可敬可亲的“雷锋力量”,向他们的默默付出致敬。



一群“净滩人”



在祥芝风情渔港,一群“净滩人”常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早在2014年,祥芝老渔民蔡加渐和陈省华夫妻,自发率先做起净滩公益。夫妻俩自己干,费用自己垫付。一年后,净滩行动的效果初步显现,垃圾减少了,海滩显露了。这些可喜的变化,附近的渔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2015年,石狮市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应运而生,这也标志着净滩公益活动有了更可靠而坚实志愿服务的队伍。此后,多部门联动加上民间自发组织,公益净滩成为常态性的公益活动。

志愿者公益净滩(资料图)

“如若没有长期以来坚持净滩,石狮版的‘小威海’恐怕也不能像现在这么火。”一位长期居住在祥芝海边的村民蔡先生说。是的,滨海旅游环境卫生是最为基础的必备条件,环境好了才有可能吸引游客。

“我们今天捡,是为了以后少捡或不捡。” 如今,越来越多的祥芝人拥有了更强的环保意识,愿意也乐于参加净滩活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净滩的区域活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祥芝镇的海岸线,而是拓展为石狮全域的海岸线。

一群“渔船长”




光净化海滩还不够,家门口的海域也要干净。热爱家乡的石狮人从来不缺乏热心,靠海吃海的石狮“讨海人”也从来不缺乏责任心。他们主动揽过这片他们赖以谋生的大海的环境卫生“属地责任”。

从海滩到海域,“垃圾不落海”成了“讨海人”的最美公益注脚。在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满载而归的渔船船舱里,常常还有一种特别的“渔获”——那就是渔民带回来的船舶垃圾。“船舶垃圾不落海”,始于2019年底。

2019年12月

闽狮渔06053、闽狮渔07186两艘渔船回港,带回海上作业生活数日积下的生活垃圾与废弃物。

2020年1月

祥芝镇政府因势利导,号召全镇渔船加入“船舶垃圾不落海”行动,探索“垃圾不落海”专项试点经验。

2020年6月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泉州市石狮生态环境局联合祥芝镇人民政府、石狮市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在“船舶垃圾不落海”示范船成功实践基础上,围绕有效破解船舶海上垃圾污染难题,制定出台“船舶垃圾不落海”活动运行方案,推广和表彰“船舶垃圾不落海”示范经验,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向全市800多艘渔船发出“闽狮渔承诺,垃圾不落海”的共同倡议。

2022年初

“船舶垃圾不落海”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1年泉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

这些时间节点的推动,背后是政府对海域环境的有畏有为,更是民间公益的自觉行动。“我们讨海人对大海是很有感情的,我们也看不得大海上漂浮着垃圾。”祥芝老船长老蔡说,“垃圾不落海我们能做到,也将一直做下去。”

一群“真勇士”




大海是美丽浪漫的,是物产丰富的,但惊涛骇浪也总是有凶险。“游客在滨海旅游的时候要避免发生意外,海岸线周围一定要有救援团队。”基于这样的考虑,石狮海岸线活跃着一群勇士。他们主动承担着守护海岸安全、勇救溺水者的责任。

见义勇为者勇救溺水者(资料图)

“当时,我正在收拾,听到呼叫声赶紧跑过去。”2023年4月25日上午7时许,在黄金海岸景区经营餐饮生意的“勇士”任利明,顾不及带上救援装备立马往沙滩跑过去。“远远的,我看到那名女孩已经被海水没到脖子了。”任利明往海水里跑去,不过海底里的海蛎壳很多,刚踩一脚就被扎到了,忍着剧烈的疼痛他往溺水者的方向游过去。幸好当时是平潮期,不多一会儿他就赶到溺水者身边,将溺水者拖拽上岸,成功解救。上岸后,任利明的大腿被海蛎壳划到渗出血,脚底板伤得更重,血直接流出来,拖鞋上都是血迹……

任利明是众多海岸志愿救援“勇士”之一,像他这样的众多“勇士”一直活跃在石狮的各个海岸线。比如,泉州市港兴海上义务救援中心在石狮市鸿山、锦尚、梅林、蚶江石湖码头等沿海设立多个站点,拥有海上救援大队、海岸志愿者巡逻队、老渔民顾问团等,并配备海上消防船和快艇等救援设备,全部用于海上应急救援。

“海”好有你
石狮有海
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石狮有他们
同样也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杨德华 颜华杰

编辑:王金万

审核:林智杰 林恩炳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石狮日报

石狮融媒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号“石狮融媒”

点击查看具体信息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