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台江区青年会里
一首欢快活泼的民乐合奏曲目《喜洋洋》
在舞台上奏响,让人陶醉
站在舞台“C”位忘情挥舞双臂、
引领民乐团表演的指挥
是福州市老年大学民乐系、戏曲系主任
武善文
“受家庭环境熏陶,从小就喜欢音乐,自然而然就坚持到现在。”68岁的武善文告诉记者。
从6岁时初识音乐
到如今成为这个领域
有着不俗成绩的老者
音乐陪伴武善文走过大半个世纪
谈及幼年的音乐训练,武善文戏称那时“惨不忍睹”,每当天蒙蒙亮,就要早起开始气息控制、长音练习等乐器基本功训练,每天保持4个小时的训练量。如今,这样的训练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他精通唢呐、二胡、钢琴、葫芦丝、马头琴等多种乐器。
2015年,从上海铁路局退休后
武善文来到福州
受聘于市老年大学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在福州
一种洋溢着“虾油味”的本土好声音
让他深深着迷
那就是十番音乐
武善文创作了多首符合现代音乐审美的
十番音乐曲目,让古乐发“新声”
近期,武善文运用
十番音乐演奏乐器中的逗管
与市老年大学民乐团指挥林智忠合作
共同创作
逗管协奏曲《梦见茶亭》
作品受邀参加福建省非遗音乐作品展演
这首乐曲的诞生
是武善文拜访茶亭十番音乐
省级非遗传承人卓越等多位名师
历经半年多反复斟酌、修改的“战果”
过程辛苦,他却乐此不疲
另一首武善文参与创作的
民族管弦乐作品《闽都欢歌》
十番音乐爱好者已经耳熟能详
作品中加入闽剧元素
让热情奔放的十番音乐融入闽剧的旋律
曲调欢快,描绘出
福州闽山闽水蓬勃兴旺的春日景象
福州市老年大学是十番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十番音乐被列入学校的地方特色课程。在主持十番乐团教学工作中,武善文发现许多老年学员没有音乐基础,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乐器,对于音乐更多的是出于喜好。
如何让古老的音乐
为零基础的老年学员所接受
让他们领略传统音乐的魅力
武善文做了大量的思考
十番音乐演奏乐器中
狼串、逗管、云锣等十分古老
堪称中华传统乐器“活化石”
“比如逗管,原先管上的孔距都一样,需要演奏者完全靠气息去控制发声,这就为学员掌握技能增加了难度。”武善文说,经过改良,现在用于教学的逗管孔距不一,只要遵循专业指法,也能吹出准确的音调,这样老年学员学起来就轻松许多。
武善文还在音乐教学节目编排上
加入福州特色
走街舞、秧歌舞等舞蹈表演
让学员边看边听
“沉浸式”感受音乐旋律
多年来,福州市老年大学十番乐团教学成果丰硕,不少学员活跃在民间艺术团,有的还成为十番音乐非遗项目传承人。
记者 全怡月 通讯员 林绿丰/文 原浩/摄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管慧 危砖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