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福州
标题图
老福州的“八将”游神,究竟什么样?听“90”后叙述远去的故事……
2024-02-12 07:50 智慧海都客户端

春节里,“仙家必争”的福州又到了“神仙散步”的时候,爱看游神的朋友们一定也都摩拳擦掌地期待了。去年春节,综艺节目《哈哈哈哈哈 第三季》带火了福州的八家将文化,外地人好奇的热度也许会消减,但是福州人爱看游神的基因,却是刻在DNA里的。今年春节,海都记者带你深入老福州的街巷,看看真正传统的“八将”游神是什么模样。


八将游神


远去的三县洲,传承的阵头文化


来自马来西亚玉封孙灵宫的神明将于正月初五来访,复初三县夺胜魁庙的如意整兴堂八将们,近来正为之紧张地排练着。宫庙主理人翁城告诉记者,组织一个八将团“出军”并不容易,一位八将头带领着八人表演,另需八人护驾,宫庙的信众们也一路为八将提供饮食等后勤,同时在行进途中,向周边的邻居分享食物果品。一场喜庆热闹的传统八将游神,有如一场散播欢乐的移动庙会,吸引着沿途街巷众人的目光。


八将游神排练现场


“复初三县夺胜魁庙”是何方神圣?若和熟悉在地文化的耆老打探,他们一定会指路此处——在2019年海峡两岸闽台民间宫庙叙缘交流会上,这里的如顺扬善堂因传承福州道教传统阵头文化技艺而被授予“将风永存”牌匾,几乎是福州现存八将阵头最完整的宫庙。这座原本坐落于闽江三县洲上的小小庙宇,解放后全岛居民迁出,他们的故乡,就是如今我们熟悉的爱情岛(江心公园)。如今,这座宫庙默默藏身于仓山区鹭岭路的一片居民区内,记者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他们。


八将游神排练现场


逐渐失传的民俗信仰里,依然坚守的师徒


复初三县夺胜魁庙奉祀着驱除瘟疫的神灵“五灵公(或称五福大帝)”,而八将来自五灵公出巡时的随扈形象。参与阵头者装扮为捉邪驱恶的神祇,担任主神的护驾,负责捉拿鬼怪妖邪,也有解运祈安、安宅镇煞、祈福纳祥的意涵,属于福州地区的传统民俗傩(nuó)舞阵头。


有别于传播到台湾地区的甘、柳、谢、范四大将军与春、夏、秋、冬(何、张、徐、曹)四大帝君的八家将阵容,复初三县夺胜魁的八将,分别为范寿、尤券、杨八、柳七、欧蛇、李鸟、王虎、倪龙。主理人翁城自八岁起就跟着夺胜魁庙的前任主理张品玉老人学习八将舞,对五帝信仰与八将文化都极有热情。“我们跳八将舞不是为了名利或炫耀,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他说。


张品玉(左)与八将


而今,他带领的夺胜魁八将团有两个堂口,除了如意整兴堂外,另一个名为如顺扬善堂,每个堂口有八位将军。“从传统来说,每位大帝驾前均有一家将团作为主公护卫。”翁城说,是哪一家的随扈,也对应有一定的堂号,不可乱用。如夺胜魁所有的如意整兴堂与如顺扬善堂,就为显灵公张元伯(如意堂)与扬灵公史文业(如顺堂)的部将。不同的堂口归属不同的庙宇,但除了夺胜魁的堂口至今仍有“出军(出外护送神明)”外,其他堂口多已失传。“过去的老人家比较懂,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懂这些。”


但“90后”的翁城是个例外,“小时候就很喜欢看游神,还买个扇子自己在家跳,被大人呵斥。”看着对八将颇有兴趣的小翁城,时任夺胜魁主理的张品玉老人便开始教他八将舞。“他是我的师傅,也是八将的传奇。”回忆起已故的师傅张品玉,翁城如此评价。在疫病泛滥的古老年代,专司驱除瘟疫的五灵公有着广泛的信众,福州城内外光是供奉他们的代表性庙宇就有十几二十座,民谣传唱“九庵十一涧,五帝驱瘟疫”。上世纪50年代,二十多岁的张品玉与他的老伙伴们将五灵公信仰中的八将文化从福州台江带回了小小的三县洲,并终生致力于此。


仍有年轻人愿意传承八将文化


他们在都市里,守望着传统民俗


如今,翁城传承张品玉的八将衣钵,聚集起村子里同样喜爱八将的年轻人——当年三县洲的移民,如今依然居住在一起,因此村社里浓郁的传统民俗氛围同样感染着他们。他们的年纪从十几到二三十岁不等,平日里,他们是隐匿于城市角落的学生与上班族,当神明出巡的时候,他们便聚拢而来,扮演成手持羽扇与法器的神明随扈。


“当你穿戴衣装,拿起法器的时候,人们敬的就不是你,而是附身于你的神明。”翁城训诫着他的徒弟们,要求他们行正坐端,在排演与“出军”时听从号令,锁口慎足。“我们是不出商演的,八将只是神明的随从。”他一再强调。


“出军”前,演员做好扮相


十七岁的黄氏兄弟因为舞步威仪,长相相似,被翁城排于阵前,手拿哨棒担任班头。谈起为何跳八将,兄弟俩互相望望,都笑起来:“因为喜欢看游神啊。”也因为他们依然有着虔诚的五帝信仰。


翁城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每个人都会跳八将,但如今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愿意支持。随着都市化的发展,民间五灵公信仰的没落,传统八将文化逐渐消逝。但翁城觉得:“张品玉老先生把八将文化从旧社会带到了新时代,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这一直鼓舞着我。也许时代的变迁中断了这些文化的进程,但是只要有希望,一切都有可能。”他与其他三县夺胜魁庙的热心人一起,依靠着信仰、热情与凝聚力,延续着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