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2月7日讯(记者 沈琳 通讯员 金超伟)2月5日晚,以“文明新风 心动月塘”为主题的2024年月塘镇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晚会暨新年民俗活动在月塘镇集镇区举行。该活动以“一村一品相,一处一特色”进行谋划,充分展现月塘本土乡村风情,现场评选的最美移风易俗标兵、最美乡村医生等8个类别85名“最美人物”,更是进一步引导广大干群见贤思齐、崇德扬善,让“最美精神”在月塘绽放。据悉,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当天吸引了12.7万人次观看。
近年来,秀屿区月塘镇立足实际,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抢抓乡村振兴政策机遇,用党建强基铸魂,用产业兴业富民,用治理美化乡村,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夯基础,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现在方便多了!以前办事要去村里找书记才行。现在村里有了网格长、单元长,直接交给他们代办就行了。”谈起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霞塘社区许多居民不由连连称赞道。
据悉,月塘镇以“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为抓手,将全镇11个行政村科学细化为85个网格891个小单元,挑选235名有威望、有热心、有履职能力的党员、群众充实到网格员队伍中,依托“全市一张图”“一厅一会一室”等线上线下平台,去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上百个。
现如今,小到邻里纠纷、防火防盗,大到养老社保“帮代办”,“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群众的共识,“小网格”逐渐编织起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月塘镇全景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月塘镇在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上不断发力,探索实施“整镇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不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优化落实“选苗、培苗、管苗”制度,在重点培育人才方面精准发力,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已发现并储备优秀人才22人,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强发展,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当初办公司,想法很简单,就想着种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富,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底层问题。”中天农业负责人陈嘉雄说道,这几年,得益于“村企共建”模式,公司在秀屿区11个老区村拥有种植基地240余公顷,年产值5000多万元,解决农户1200余人家门口就业问题,年增加农民收入1400多万元。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姓富。月塘镇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走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中天、兴田、怀然等农业龙头企业落地优势,通过“村企共建”,盘活东营、水头、霞塘三大垦区1200多亩撂荒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岱前蛏”、“洋埭蛎”“联星红米”等特色产业,为产业强村富民打下坚实基础。
月塘镇打造联宏纸业小微产业园
月塘镇在不断做优壮大特色农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孕育优质工业,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之基。该镇通过探索实施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在用工、用电、用地等方面提供“妈妈式”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成功培育规上工业1家、限上商贸业15家和建筑业1家,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此外,月塘镇成立镇商会并吸纳会员企业169家,发挥商会沟通桥梁作用,引导莆商回归,成功签约贝类养殖等项目4个,总投资超亿元。全力为企业量身定制发展“金巢”,打造联宏纸业和永创物流2个小微产业园,吸引了建筑、建材、木材、电商等6家民营企业“拎包入住”,目前全镇有规模以上企业6家。
美乡村,塑造乡村振兴“新形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基础。在月塘镇各村主干道路两侧,村民们有的用扫帚扫,有的用铁锹挖,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像这样的清理行动,已成为月塘镇大多数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设东潘滨海旅游公园
去年来,月塘镇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专项资金261万元,在全镇7个村实施系列精品项目12个,完成了东潘滨海生态休闲岸线打造、前康山步道建设、坂尾社区至联星村村道硬化、新文路2.3公里沿线景观提升,全面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的美丽月塘。
在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月塘镇还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破除陈规陋习等问题为导向,11个村居全面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通过建立群众自治议事机制,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杜绝大操大办,从制度层面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操办婚丧事宜中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
除此之外,该镇还创新“移风易俗我先行 文明新风润万家”专项行动,开展“村运会”“村舞”“村BA”活动、举办“村晚”文艺汇演,结合“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十大最美”系列评选和莆仙戏加演现代文明小剧的方式方法,推动全镇民风向上向好,涌现出“岱前陈某香拆房让路”“西园黄某宁零聘金”“砺山郭某龙旅行结婚不办酒席”等先进典型,文明乡风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