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
标题图
正式开园!龙岩又一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完成!
2024-02-02 11:50 闽西日报


龙岩

因龙岩洞而得名

是中国唯一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

1月31日

龙岩洞景区举行开园仪式

分别为景区大门揭牌

为“3A级景区”授牌

翻开了千年古洞——龙岩洞

在文化传承和保护利用上新的一页



01

“城名传洞名”——

龙岩城一以贯之传承龙岩洞历史文脉

龙岩之名,为何因龙岩洞而来?翻开龙岩的城市记忆,西晋太康三年(282)建苦草镇;唐开元二十四年(736)苦草镇升格为新罗县;后因城东有龙岩洞,唐天宝元年(742)将新罗县更名为龙岩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龙岩文化研究会原名誉会长、高级文史顾问郭义山介绍说,“根据《旧唐书》的《玄宗本纪》,它里面有一句话这样讲,改天下县名110处。我们有龙岩洞,龙岩县域的名字就是因为龙岩洞取的。”


位于龙岩城麒麟岩北侧的龙岩洞,背靠青山,俯瞰龙津河,历来是一处茂林修竹、松涛鸟语的风景点。公元1450年,龙岩在明朝初年的第一位进士王源策马游龙岩洞,只见洞壁上是长年岩溶裂隙水形成的石纹,洞顶堆积出深浅不一的构造钟乳石,凝望片刻,它们仿佛幻化成两条巨龙的身形,凌空飞舞。畅游归来,王源写下了《龙岩记》。“这篇997字的《龙岩记》,不仅仅介绍龙岩洞的景观,还介绍了当时明朝初年龙岩的风土人情,是非常生动、非常珍贵的。”新罗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郭鹰告诉记者。


王源是龙岩洞的见证者,他写的这篇《龙岩记》之后以楷书镌刻在龙岩洞的岩壁上,因文辞生动绚美,书法端庄俊秀,成为一道奇观。《龙岩记》开启了龙岩洞壁诗文镌刻热潮,现存镌刻在龙岩洞内外的摩崖石刻有21处,年代集中分布于明代中晚期,是福建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地下大型题刻,均已成珍贵文物 。


龙岩洞成了龙岩城的文脉。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与龙岩洞之间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邓子恢在参加龙岩县选拔赴日留学的公开考试时,以《游龙岩洞记》为题作了一篇游记,因文风清新、记叙酣畅,独占鳌头,获得了公派留学日本的资格。”龙岩博物馆馆长廖素清向记者介绍,“从古至今,许多名人文人都到龙岩洞观景游玩,留下来许多诗文画作,给龙岩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02

“响鼓用重锤”——

龙岩洞景区完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

作为龙岩文化的精髓与核心,龙岩洞是龙岩人寻根问源的记忆场所,更是龙岩市的一张重要历史名片,因此,发扬龙岩洞文化成为龙岩人为历史溯源、为未来传承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我市着力构建以龙岩洞遗址为中心、以龙岩本土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龙岩洞景区,通过整合现有龙岩洞、龙岩洞公园及龙岩洞文创园,一步步将龙岩洞景区打造成符合国家AA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

自2022年12月龙岩洞景区完成创建规划开始,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至2023年12月顺利完成,龙岩洞景区正式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占地面积约21.79公顷,分为南北两侧地块,南侧地块为龙岩洞文创园及龙岩洞公园一期,北侧地块为龙岩洞核心保护区及龙岩洞公园二期。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龙岩首个文创园,龙岩洞文创园秉承“探秘龙岩洞、探寻龙文化、探索龙创意”三条思路,做好项目的招商运营工作;同时,项目在创建中始终肩负着龙岩洞及麒麟水泥厂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育工作,让文创与商业、自然、建筑、历史有机连为一体,开启龙岩城市文化特色景观的全新篇章。龙岩洞景区的建成并正式开园,不仅弘扬了龙岩洞历史文化,推动龙岩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也将为龙岩城市品牌的塑造和价值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龙岩旅游业繁荣。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体记者:邱慧颖 方圆
图片:龙岩闽西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编校:黄婷 黄达杨 邓斯予(见习)
审核:王尚华 谢津津
监制:王仰华
总监制: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龙岩市委召开2023 年度县(市、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

龙岩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开展述责述廉
岩声(少儿版)|【英烈风采】郭义为:党务楷模



让更多人知道

↓↓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