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与问题,推动“读思达”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1月20日—21日,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在武夷山市成功举办了一届二次大会暨第二次“整本书读思达”教学研讨会。
此次会议得到了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余文森教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及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的理事长,为会议开幕致辞并做大会主旨报告。黄国才常务副理事长和陈朝蔚秘书长分别在不同环节主持会议。来自高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与全省各地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代表等共7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和教师对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围绕“整本书阅读”“读思达”教学改革进行了热烈探讨。
深入领会课标精神
全面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改革
余文森教授在报告中深入解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全方位要求。他强调,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对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更是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经验以及交流与分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余教授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阐述了“读思达”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在践行“读思达”教学法的过程中,不仅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在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和实践改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余教授的报告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启示,也为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指明了前进方向。
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
全面落实“整本书读思达”
来自不同学校的名师分享了各自在整本书领读、线上直播课教学和阅读课程研发方面的宝贵经验,充分展现了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龙岩市松涛小学的罗懿临老师指出,老师备课需要“读思达”,学生阅读整本书也需要“读思达”。要想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老师应做到潜心阅读、静心备课、用心引导,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趣、有用、有效的“专业”阅读,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进去、读开去、读出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福州市西峰小学郭雪琴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发现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她简述了五上《田螺姑娘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的导读设计,根据本书的文体特点设置“解密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大情境探寻民间故事的文学密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发现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
福州市江边小学的陈秀琴老师分享了如何设计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直播课程。设计直播课程时不能照搬传统的30分钟授课模式,而需要将其拆分为4至6个独立且具有进阶性、可拆解、可拼接、可重构的板块,构建起板块式、颗粒化的直播课程。在每个板块中设计“淘金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直播过程中根据教学板块的特点运用不同维度的激励性语言和问题,延长学生的停留时间。
福州市晋安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林榕老师阐述了课程研发“三进阶”的具体做法:第一进阶要确保“做对”,在“读思达”理念引领下深学细悟,注重集体研读和分工协作;第二进阶要追求“做好”,根据学情、课标不断完善,做到惟实励新,深耕细作;第三进阶要力求“做精”,注重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优化,做到精进臻善,深钻细研。
福鼎市桐南小学的余惠斌老师回顾了她们团队在整本书阅读课程研发中的心路历程。她将这段经历比作作家粲然笔下的“骑鲸之旅”,形象地描绘了团队成员们怀着温柔与探索的心,共同寻找、经历并享受这段美好的阅读研发旅程。旅程的起点是“用好人”,旅程的关键在于“备好课”,而旅程的终点则是“把好关”。在团队协同研发课程中,领衔名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全程跟进,严格审核每一节课,对照研发要求进行精准点拨,确保最终呈现给学生的课程高质量、有深度。
建阳师范附属小学的阎晶晶老师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切入点提出“三课”阅读基本模型。阅读是有层次、有深度的过程,包括“读过·启动课”“读懂·跟进课”“读出·想法分享课”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阅读的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阅读闭环。阎老师特别强调要将“三课”阅读模型置于“读思达”的闭环中,使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支撑。通过在阅读实践中不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满足情感与审美需求,促进策略及智能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体认自我价值。
专家共议阅读教学
精研“读思达”方法策略
专家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就整本书阅读教学和“读思达”教学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仁增指出,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大致经历“喜欢读”“持续读”“有质量地读”三个过程,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也要顺应这一阅读规律,让学生从初级阅读者逐步转变为成熟阅读者,最终成为专家级阅读者。在阅读方法选择和指导上根据整本书阅读文本的不同特质,以适宜、有度、有效为原则,保证学生读书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任务设计、问题设置和阅读测评要从大处着手,面上展开,增加灵活性、开放性和主观性,让学生真正读进去、思开来、达出来,读出文本意义,读出自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卢永霞副教授针对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指导过细、方法过多、任务过重等问题,提出“读思达”教学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读思达”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认知规律的捷径、前人阅读经验的总结三个方面阐述“读思达”是整本书阅读的必由之路。基于此,卢教授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在阅读单篇短章、文集作品和长篇巨著启动课、跟进课、分享课中发展“读思达”,最终通过日常课外阅读活动运用“读思达”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教师阅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而教师的专业阅读同样离不开“读思达”。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功连教授也作了题为《语文单元教学的模型》的报告,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指出,单元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李教授总结了四种语文单元教学模型:进阶式、延展式、辐射式和规整式,并通过语文教科书中的四个单元作为案例对四种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李教授最后指出,语文单元教学的理念是用来备课的,需要老师立足这四种模型分析单元中每一篇课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每一篇课文在实现单元目标中的独特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理念,从中观单元层面解决语文知识的梯度问题。
构建一体化读书生态
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黄国才老师提出构建互动一体的整本书阅读生态解决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有效性,主持与会教师围绕构建“备-教-学-评”一体的读书生态进行讨论。
首先,解决有好书、随时随处可读书的问题。南平市扬真小学游美兰校长分享了用好书“拴”住学生的心,打造良好阅读环境的经验。学校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资100多万元,实现了每间教室一面书墙,每间办公室一面书柜的目标,购置人手一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让学生有好书读、能随时随处读到好书。
其次,解决怎么读的问题。龙岩市实验学校阙朝乾副校长介绍了学校“阅读日记”的创新实践。从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记“阅读日记”,以摘抄、写感受、提问题、做预测或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黄文杼教研员也展示了如何通过跨学科阅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他和团队老师选择《十万个为什么》作为阅读个案设计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阅读日记”活动,开启科普知识大门,探索科学奥秘,学习科普表达方式,弘扬科学精神,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在科普阅读“读思达”中提升科学素养。黄文杼教研员和团队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新视角理解和探索科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解决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有效性问题。黄国才老师指出,构建“备-教-学-评”互动一体的整本书阅读生态是基本的解决路径,需要从“评”出发“以终为始”来设计、实施整本书阅读指导。
创新名师联盟机制
持续优化“整本书阅读”品质
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秘书长、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陈朝蔚代表秘书处作工作报告,她回顾了联盟成立以来在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2023年,联盟通过“小学生整本书暨古诗词·读思达”名师领读活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吸引了近20万人次的线上观众,为学生展现了阅读的魅力。同时,陈朝蔚老师敏锐地指出活动在直播形式和内容上的局限性,提出了针对性地改进建议。联盟组织名师团队研发2024年春季学期的“整本书读思达”课程,积极深入基层,通过“送教送培”活动为全省13个县区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这些举措在提升基层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她还主持审议通过《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章程》修订稿。
联盟副秘书长吴学胜代表秘书处发布“整本书读思达”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推出36本分级阅读丛书及配套手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确保“整本书读思达”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举办167场主题竞赛和研训活动,提升师生的阅读素养和教学能力。吴副秘书长介绍,全省共有173名名师工作室教师参与了课程研发,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在18个县区市开展“整本书读思达”专题研训活动,推动“整本书读思达”理念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作为全省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汇聚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老中青教育工作者,他们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副秘书长强调:“我们要把‘服务’二字牢记在心里,并将此转变为实际行动。”联盟秘书处的根本工作是服务学术、服务基层,与名师工作室保持密切合作,支持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为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成功举办,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闭幕式上,余文森教授对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他特别强调联盟在推动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突出贡献,并鼓励团队继续努力,借助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优势,不断创新、协作、共享,引领福建省小学语文教育走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