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生性活泼,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由于活动范围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城市发展建设、渔业捕捞、海上航运及意外搁浅等因素,都有可能让中华白海豚种群受到威胁。那么,厦门是如何做到让这一保护难度极大的物种在这里频频现身呢?
“看到了吗!在我身后真的看到了中华白海豚!它的鳍已经露出水面!在那!”
回忆起昨天的这段经历,依然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正乘船前往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采访,虽然乘船前是抱有一丝期待,因为最近厦门鼓浪屿附近频频有市民游客拍摄到它们的踪影,但毕竟见证野生动物出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没想到却真的梦想成真。
中华白海豚
偶遇中华白海豚的这片海域紧邻厦门岛,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附近频频出没呢?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监测与宣教科科长许静介绍,这与它们的习性有关。
许静:首先就是你们来的点很好,就是属于冬季,像12月到1月、2月这样一个寒冷的季节,海豚也会寻找内湾、内港,风浪比较小的地方来过冬。我们刚好经过的厦门西海域,就是这样一个风浪比较小的区域,这个时节在西海域看到海豚的几率还算是比较大的。
中华白海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种呢?原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调研员辛建军介绍,这种可爱的动物是我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而厦门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流传着“海豚救渔姑”的美丽传说。
辛建军:中华白海豚是我们最早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鲸豚当中仅有的、近岸的、唯一的一种。海洋鲸豚有上百种,但是以“中华”命名的只有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在我们整个中国沿海重要的分布地就是在厦门、广西、广东等等,包括海南也有一点。但是厦门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在城区中心位置看到白海豚的,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有白海豚的话,也是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看得到,不可能在我们城区的位置看到。
中华白海豚
辛建军表示,中华白海豚生性活泼,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由于活动范围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城市发展建设、渔业捕捞、海上航运及意外搁浅等因素,都有可能让中华白海豚种群受到威胁。
辛建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厦门海域的白海豚非常多,随处可见。在八九十年代明显减少了,很多专家市民呼吁要保护中华白海豚,所以1997年就成立了省级保护区,2000年就申报了国家级保护区。海洋的保护确实是难度太大,因为海洋太大,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海洋,海上活动、海洋开发,包括排污、养殖、捕捞都对白海豚的生境会有影响。专家提出最好是开展人工驯养繁育,现在20多年过去了,每一年政府都对白海豚基地进行投入,包括海洋生态的修复、增殖放流、海岸工程的监管、网箱的整治、清淤、海堤开口等等。现在整个白海豚的生境比以前有明显地改善,种群数量相对比较稳定。
中华白海豚
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蔡立波介绍,如今,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已经开始应用多种高新技术措施,对它们进行立体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救护。
蔡立波:2021年开始,我们通过两期的建设,在白海豚活动的区域设置高清摄像头,24小时跟踪,用算法来识别海豚,看看海豚编号是多少,活动区域在哪里。接下来是要立体地监测,水面上,我们自己的执法船出去巡逻;水下的监测,白海豚是靠声呐系统来判定方向,声波是比较有特殊性的,我们通过声波,来监测海豚的数量、活动区域;如果是无人机可以飞的话,我们直接飞到它上空对这个区域进行拍摄。之前90年代,大概是五六十头,现在大概六十到八十头,略有增长。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湾西部有一个社群、东部有一个社群,相当于两个大家庭一样,在繁殖期的时候,会互相有沟通。
中华白海豚
如今,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已建立起救护馆、繁育馆、中华白海豚科普馆,形成集厦门珍稀海洋物种科普教育、学术交流、珍稀海洋物种救护、学术科研实验和生态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眼见中华白海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厦门海域,曾在保护区工作20多年的辛建军表示:
辛建军:中华白海豚是食物链最顶端的一种物种,今天厦门市民还能够经常看到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出没,那就说明我们整个海洋的生态,整个食物链还是属于保护得比较好,是适合它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