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提问者,无法仅仅满足于“你的爷爷是从海上漂过来的”。
福建是一个侨务大省,我们这个归侨家庭只是一个典型的小小缩影,却也是许许多多福建人的平凡与伟大。
作为策展人,连续两年参与晋江梧林艺术季的策划与执行,自此开启了一段令人惊奇的际遇之旅!
吴少鹏
艺术策展人,泉州菲律宾归侨后代
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创意创业重点人才
2021年艺术季期间才从奶奶这边得知:爷爷Juanito Go吴汉卿刚回国时曾在这个菲律宾侨村的村办旧学堂上过学,旧学堂即是如今的梧林侨批馆。
由于一连串的突发与巧合,2022年艺术季期间更是以艺术家身份,于这个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实践基地,展出家中涉侨资料,包括侨信、照片、杂志、手稿、绘画作品等,以家族《从马尼拉湾到双乳山下》的迁移脉络,致敬闽南先辈们下南洋的平行史诗。
▲ 《双乳山下》根据爷爷的讲述而创作:他骑着脚踏车载着全家人出行访友,后面跟着Lassie
摄 / 陆恒
▲奶奶陈美连等家人在展览现场(左)
2023梧林艺术季展览现场 摄 / 陆恒(右)
我是1987年出生的,从小家里就有一条名唤Lassie的德国牧羊犬,是爷爷为了纪念小时候在菲律宾养的小狗的名字。院子里的水井旁种着太爷爷从菲律宾带回种子长出来的菠萝蜜,以示纪念,叮嘱不要忘记七星洋外的吕宋Luzon(菲律宾旧称)还有一个家,太奶奶Maria在那边,姑妈们也在那边。
▲ 与表弟一家偶遇于展览现场
Lassie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每每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总会想念起开枝散叶于世界各地的亲人:台湾的大姑妈Rosa、美国的二姑妈、菲律宾的三姑妈Tecy和四姑妈,以及香港的叔公Rogelio吴汉水。
.
▲ 由台湾大姑妈Rosa寄给太爷爷的家书及译文
2010年,作为一个典型的归侨家庭,家中照片资料上了杂志《城市壹本》成为部分主图。去年年中,双乳山下的老房子拆迁后,奶奶把这些资料交由我来代管,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及星野学社的协助下,我有了一个更整体的视野和概念。
爷爷一直都有重返菲律宾定居的想法。第一次出发前,子女都已出生,奶奶担心他回去后又娶蕃婆,就偷偷地剪掉归侨证的印章让他回不去。
▲7 爷爷Juanito Go吴汉卿的《华侨回国证明书》
缺口处为奶奶剪掉的印章
直到1986年,太奶奶Maria随太爷爷一起由厦门高崎入境福建短暂团聚后返回菲律宾。1993年,一家人重聚于香港,2008年爷爷才和弟弟回到菲律宾家中,此时他的妈妈Maria已经是一尊冰冷的天主教墓碑,没能再热情温暖地抱住他。
爷爷和叔公分别于2010年和2017年过世,自此与境外的亲属联络全部中断。家中资料有限,亦是遗留诸多疑问:在菲律宾的家人们现在都还好么?爷爷当年被送回来的缘由?在菲律宾的家是在马尼拉还是宿务?太奶奶Maria的姓氏(据说母亲为西班牙人)及墓地地址?菲律宾海边的房子和椰林现状如何?......
▲ 1986年,太爷爷太奶奶回福建和家人短暂团聚
展览期间的有一天,刚好我在现场,竟然听到“Comosta……”有人念起这封我们自己都已经看不懂的家书!这份家书短短却包含:正体中文和简体中文、英文、闽南语(国际音标),主体又是另外一种外文。菲律宾语言的庞杂,由此可见一斑。问过在菲律宾的朋友,说像是中部Visayas米沙鄢地区的当地话。
上前问询才知道这位Mr. J是从菲律宾回福建寻亲,苦于没有文件能直接证明自己的身份。我的这个展览资料很齐全,给他带去了灵感。并且和我同龄,我们竟然有点像平行世界里的一个镜像:我的爷爷在菲律宾出生,父亲和我在中国出生。他的爷爷在中国出生,他的爸爸和他在菲律宾出生。由于种种原因,我至今未踏足菲律宾的第二故乡,而他在菲律宾长大却一直想回中国寻亲。
我们于梧林侨批馆作别后,又在朝东楼的人群里再次相遇。有感于此天意般的奇遇,我邀请Mr. J一起喝杯咖啡。不曾想到,热心的他早已拍下这封家书,让在菲律宾的助理帮忙翻译成菲律宾话(他加禄语)和中文。
▲ 1993年由菲律宾Samar萨马岛寄回的家书
摄 / 陆恒
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拨通了爷爷生前留下的菲律宾姑妈的电话,没想竟然神奇地通上了。在他的实时翻译下,我才知道:菲律宾的家在Cebu宿务,2008年爷爷回去的时候和她们约好退休后回宿务定居;当年爷爷被送回来是为了学习华文;太奶奶的全名是:Maria Tan Balagat,中间名是父亲Juan Tan的姓,母亲是Eusebia Balagat,她和父母葬在一起,墓地在Mandaue曼达维。我才想起爷爷2008年带回来的照片里面,有一张太奶奶墓地的照片。谜团开始陆续解开了... ...
▲ 2008年爷爷在太奶奶Maria的墓地前
最后,姑妈竟然还能用蹩脚的闽南话艰难地和我问候起我的奶奶美连(闽南语Milian),她们素未蒙面,仅互有照片和听闻,却一辈子彼此牵挂。当得知香港的叔公也已经过世时,姑妈一度很难过地停顿了下来,缓了缓才问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要为他祷告。她也希望有机会的话,我们也能过去菲律宾走走看看。
神奇的事情继续发生着:有一天深夜里我尝试在外网上找寻Balagat这个姓氏,惊奇地发现这个姓氏的第四个人就是我的太奶奶Maria Balagat!出生日期和去世的地方都一致!还有太爷爷吴天正的信息:“Go Tian Ching”,由于17岁即远赴吕宋闯荡,中文族谱里已经找不到的个人信息竟然在外网里面有!以及他的别名吴歪,在外文里是“Waya Go”!
▲ 外网上搜到的太爷爷太奶奶的信息
相信会有神秘的际遇,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量子纠缠,相信吸引力法则。在梧林,好似听到了命运齿轮转动的声音,与菲律宾的羁绊好像冥冥之中更催化了:连续两年在菲律宾侨村里做艺术季、与菲律宾SM集团福建区域的商场连续合作了6档展览、以菲律宾侨眷的身份成为归国华侨联谊会主席团成员、与菲律宾人Mr. J天意一样的奇遇、对岸的亲属也挂念我们希望我们能去走走、外网上找到了更多太爷爷太奶奶的信息……
▲ 家谱重建计划草图
绘于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签证申请单
好似上帝交给我了一把老钥匙,一张旧船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踏足过的第二故乡菲律宾,终于,离我更近了。
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提问者,无法仅仅满足于“你的爷爷是从海上漂过来的”。
福建是一个侨务大省,我们这个归侨家庭只是一个典型的小小缩影,却也是许许多多福建人的平凡与伟大。
▲ 由菲律宾寄回的全家福
中间两位为太爷爷吴天正及太奶奶Maria
展览期间也因着家人的陆续到场而充满温情与意义。在梧林侨村重温这段平行史诗和福建精神,愿能唤起更多共鸣与共情,以及对家族历史有更多的关注、传承与守护。(原文刊载于《闽声》2023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