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城市的古老记忆
烟台山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百年前,万国使者漂洋过海
向烟台山吹来了一阵阵“风”
在这不到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先后有17个国家的领事馆
百余座洋行和洋人公馆坐落于此
七大建筑风格
中式与西式的融合
古典与现代的交织
这些各有特色的“风”
你都知道是什么吗?
英式风格脱胎于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属于“浪漫主义”建筑。英式建筑在仓山地区的民国建筑中占主导地位,又细分为“维多利亚式风格”“哥特复兴风格”“安妮女王式风格”。
「振庐」
维多利亚风格
//
「石厝教堂」
哥特复兴风格
//
「鲁贻图书馆旧址」
安妮女王风格
(现为福州市仓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殖民式也称“券廊式”,四面有宽阔的外廊,中央为过厅,左右为房间,每个房间开两个门。建筑整体通风、遮阴,并具有很强防卫性,是17世4纪英国殖民者为了适应南亚炎热的气候、应对土著激烈反抗所形成的。
「乐群楼」
「爱国路2号」
(现为烟台山历史博物馆)
图源:林耕、小红书@大饼不是博士
哥特式风格建筑又称“高直式”建筑,高耸瘦削,一般大量采用尖形拱门、束柱、肋状拱顶与飞扶壁等手法,主要用于教堂等公共建筑,在中世纪高峰及末期十分盛行。
「泛船浦教堂」
//
罗马风模仿了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并首次将高塔作为建筑重要的形式元素。同时,用拱券代替柱式,作为立面的重要装饰元素。
「思万楼」
(位于福州外国语学校内)
古典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启蒙者从古希腊、古罗马遗址中考证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用来冲击教会哥特式建筑风格。到了18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再次提倡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即为新古典主义建筑。
「美国领事馆旧址」
欧洲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流传到俄国之后,因为气候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形式上进行了简化,同时也吸收了俄国本土木构的部分元素,形成了俄式风格的建筑。
「俄国领事官邸旧址」
(现为福州外国语学校的校友楼)
“教会中国风”指的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而是20世纪初,在华教会为了向本地居民表达善意、缓和矛盾而仿造的。在西式建筑的主体上,加一个类似中国宫殿的屋顶,表面也尽量采用东方特色的纹饰。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
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
见证了烟台山风起云涌的历史
也构成了榕城近代史的缩影
它们就像一位位长者
静静地陪伴着烟台山
等待下一个百年
来源:行走烟台山
编辑:郑敏敏
校审:郑敏敏、陈仪
一起点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