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开闸,通水!”12月26日10时08分,南平浦城王家洲水库引水工程的总闸门伴随倒计时打开,涓涓水流顺着42千米长原水管网流向浦城西岩水厂,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后,流向千家万户,更流进百姓心坎里。
当天上午,浦城举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王家洲水库引水工程通水仪式,浦城城区及南浦、河滨、莲塘、万安四个乡镇(街道)部分村庄的二十几万群众率先喝上王家洲水库的“优质水”。
据悉,王家洲水库作为该项目的水源点,流域面积73.6平方千米,总库容2093万平方米,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密布,水涵养量丰富。
浦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指挥部和福建浦开城乡水务有限公司对原水样品进行了多次采集,并送至福建省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原水检测指标基本达到“Ⅰ类水”指标,出厂水和管网水检测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属于优质水源。
“涓涓清流润民心,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稳定好水’。”忠信镇虎头山村党支部书记蔡礼云告诉记者,虽然住在闽江源头,却饱尝供水不足的困扰,为了解决村民用水困难想尽了办法,但一遇到旱季,村里的水厂供水就严重不足,经常要通过凿井抽地下水来补充,成本高不说,还要不断寻找和更换水源。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浦城县农村饮水安全经历了从喝水难到有水喝,从凿井取水到乡镇供水,从拉水挑水到喝上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以上。但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先天不足”,供水规模偏小、标准不一、运行管护不到位,容易造成水质不够稳定,特别是雨天容易出现水质浑浊等情况。加上浦城农村大多处在山区,陂陡流急,储水能力不够,经常造成供水不足等现象,尤其是干旱季节,问题更加突出。
“我镇各村供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源水质不稳定、供水规模小、标准低等问题,有些村每逢旱季山涧水枯竭时,就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上山寻找水源或者抽取底层河水解决燃眉之急,这些水源的水质不稳定,村民饮水存在安全隐患。”忠信镇党委副书记吴忠军对项目建成充满期待,“我们都非常希望城乡供水一体项目早日建成,让老百姓不再为喝水用水发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城乡供水一体化融合发展,是浦城县委、县政府加快补足民生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悉,该项目是福建省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13.72亿元,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东部片区人口集中区已实现通水。接下来将进行西南片区、独立片区、单村供水片区的建设。
项目完成后,可基本实现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城乡一体”格局,覆盖全县19个乡镇(街道),将为浦城四十多万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全面提升水质和供水保障。
在工程建设沿线群众看来,能喝上“优质水”,是一件惠民生、暖民心的事。“项目建设好,首先受益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仙阳镇管九村村民巫文贵说。
据介绍,第一批建设的东部片区原水管网建设等涉及临时征地1769亩,涉及沿线忠信、仙阳、莲塘、万安四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 其中,管九村是涉及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临时征地最多的村,达150余亩,在项目青苗补偿费还尚未拨付到村民手中时,村民就主动把建设用地腾出来,供项目建设使用。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民之所盼,所以它的建设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和支持,大家纷纷让地、让利,全力配合项目建设。”浦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指挥部征迁办负责人罗思明介绍,为了尽量减少给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影响,项目指挥部和施工方合理调度,尽可能选择在秋收后施工,在春播前将耕地回填、复垦后,交还农户耕种,减少农民的损失。
接下来,浦城将整合区域水务资源、资产、资本要素,统筹城镇、乡村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运用先进实用的水处理工艺与消毒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建立从源头到水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全面提高供水质量与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更安全、更洁净的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