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龙岩召开
永春、德化与大田签订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合作协议
你知道吗?历史上
永春县、德化县与大田县的关系可不一般呢
清乾隆五十二年《永春州志》里的永春州治图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福建总督郝玉麟和福建廵抚赵国麟上疏朝廷,称泉州府、漳州府“应各设直隶州,互相分理”。清廷根据其建议,将原泉州府属的永春县升格为永春直隶州,下辖德化、大田二县;将原漳州府属的龙岩县升格为龙岩直隶州,下辖漳平、宁洋二县。民国二年(1913年)3月,永春和龙岩又同时废州复县。永春和龙岩分据闽中和闽西要冲,在福建省内只有永春和龙岩是同时由县升置直隶州,又同时废州复县的,可见两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
至今在永春与南安交界处的鱼目隘,与德化交界处的虎豹关、石牌格,与大田交界处的任田格,与仙游交界处的白鸽岭等地,仍完好地保存着数方永春立州期间所镌立的“永春州界”碑,有力地见证了永春立州的历史。
虎豹关的永春州界碑
清代福建行政区划图
“永德大”合称
永春、德化、大田同属山区县,地界犬齿交错,犹如筋骨相联,加之德化、大田曾隶于永春州,人们往往将三县视同一体,合称“永德大”或“永德田”。
通德桥,位于永春县吾峰镇枣岭村,是永春通往德化的官路大桥,故而得名。
清同治九年(1870年),基督教美以美会(简称“美会”)福州年议会设立“永德田布道使”,主理永春、德化、大田三县教务。1879年,永、德、大三县教会曾合并为“永德田连环”。美会在永春创办的《崇道报》(从1923年开始发行至1945年),新闻稿件由分布在永、德、大的牧师和传教士提供,所以并不单是永春,而是同时报道三县新闻。1934年12月,美会闽南年议会与长老会闽南大会联合,成立中华基督教闽南大会“永德大区会”。
1923年,时任闽粤边防督办的北洋军阀孙传芳任命林子鳌(永春县吾峰镇枣岭村人)为“永德大游击司令”。
1925年5月,时任福建军务督办的北洋军阀张荫人任命仙游民军首领吴威为“永德大防务总司令”。
1926年5月,盘踞仙游、永春的吴威委任晋江匪军头目高为国为“永德大警备迫击司令”。
1942年12月,中共闽南特委决定把泉州党组织领导的地区分为泉州地区和永德大地区,两片各分设特派员:泉州地区特派员为侯如海,负责晋江、南安、同安、安溪的工作;永德大地区特派员为吴天亮,负责永春、德化、大田的工作。
1949年5月,正值解放前夕,闽西南地下党在永春玉坑成立“中共永德大工委”,领导三县游击斗争。同年6月,又成立“中共永春中心县分工委”,下辖永春、德化、大田三个工委;并设立“永德大地区专员”,下辖永春、德化、大田三县人民民主政府;同时三县人民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永德大人民游击总队”。
永春和德化同属闽南方言区,历史上又长期同隶于泉州,两地交界线很长,故关系较之大田更为密切。仅以战争为例,清咸丰三年(1853年)林俊起义,民国七年(1918年)王荣光响应护法,皆是先袭德化,后攻永春;而在1949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60团、第五军分区警备团和永春常备大队近千人,从永春出发,兵分三路,于翌日解放德化,时任永春县长张连兼任中共德化县委书记。所以永春、德化常常合称“永德”或“德永”。如:
1921年,在厦门集美学校就学的永春和德化籍学生联合组织“永德学会”,存在六、七年。
1927年,共产党分别在永春、德化成立支部,一些德化籍党员参加永春组织活动。1928年,德化特支、县委由永春县委直接指导,两县组织有密切联系。1929年9月,中共永春县委和中共德化县委合并为“中共永德县委”,至1930年5月领导鳌峰抗捐斗争失利后解散。
1928年10月,在永德交界的三班(属德化)、四班(今永春介福)组织“永德促进自治村民委员会”。
1929年春,成立“永德联乡教育促进会”。
1929年,国民党省建设厅委派徐鹏任“永德工程处”处长,负责开筑德化县城至赤水、南埕、永春三线公路。
1941年7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林士带(永春蓬壶人)以德永党的特派员身份,到德化戴云山区开展革命活动,成立“中共德永特支”。
此外,清雍正年间,在福州经商的永春、德化人在福州南台成立永德会馆,1946年11月在永德会馆开会成立永德同乡会。1937年,旅居马来西亚新山的永春和德化籍华侨联合成立新山永德会馆。
永春文庙 福建省唯一的州制文庙
永春五里古街
资料来源:林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