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围绕短视频领域多发频发的乱象,集中整治短视频发布虚假信息、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等三类问题。
短视频以生动形象的片段性呈现和多元化题材,不仅满足了网民的多样化需求,丰富了大众的精神世界,而且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正因为如此,短视频日益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作为继图文、长视频、直播之后的又一流量洼地,短视频虽然孕育着无限商机,但伴随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平台和主播在“流量为王”的逐利理念支配下,念起了庸俗、低俗、恶俗的歪经。有的平台笃信“吸睛就是吸金”的经营逻辑,用摆拍或技术生成制作的虚假视频,或用罔顾事实篡改造假的视频,获取点击量;有的平台奉行功利化思维,通过“色情擦边”、打造低俗人设等行为牟利;有的网红恶意营销,利用影响力煽动粉丝情绪,组织粉丝恶意“灌水”……如此只顾流量无视正能量的传播,不仅污染了网络空间和社会风气,也极易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主管部门对此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回应了社会关切,顺应了民意。
短视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道德洼地,而应成为责任之地、价值高地。恪守传播正能量的经营理念,既是主播和平台必备的商业伦理,又是应尽的法定义务。因此,面对部分主播和平台罔顾正能量传播的各种乱作为,相关部门应通过全链条监管,督促、引导部分平台和主播回归到传播正能量的轨道上。
近年来,相关部门针对短视频的各种乱象,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视频的高传播力、低门槛、低成本以及传播海量化、碎片化、便捷化和不可控化等固有特质,导致监管客观上面临一定难度,有关部门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理路径。
解决部分短视频庸俗、低俗、恶俗的问题,既需要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更需要与时俱进强化全链条监管。一方面,探索完善立法,在广告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建立更为严格的短视频广告许可制度;另一方面,充分运用行政和执法手段,加强监管,严厉查处各种挑战法律和公序良俗、传播错误价值观的短视频营销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失信惩戒黑名单制度,与依法监管形成治理组合拳,倒逼参与短视频营销的利益主体自觉把传播正能量作为根本遵循。
当前,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运用,短视频行业已走到了十字路口。只有用正能量承载正确价值观,才能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以有品位的内容赢得消费者信赖,让短视频行业行稳致远,真正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