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19日讯(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蓝毅辉 叶尚发 陈玉虾)近日,随着最后一笔4500元的陈年欠款存入龙海区榜山镇北溪头村集体账户,自此,该村拖欠多年的村集体资源承包款全部收回,“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完成。
今年来,为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龙海区明确“全域发动、规范清理、专班攻坚、清用结合”工作思路,聚焦“三资”管理难题,开展专项清理工作,不仅理清了“家底”,增强了村集体“造血”功能,更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村集体“三资”增收83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从2022年的10个增加到2023年的30个。
隆教乡径内村曾是贫困村,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硬件设施、软件基础落后,发展后劲不足。三资专项清理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借力乡镇整治工作小组,采取“现场查台账、当场问情况、下村核底册”等方式,梳理过滤承包合同35份,与承包户逐一见面谈话,形成问题台账,并聘请第三方精准测量地块,详细记录明确土地权属、地块位置、承包面积、承包价格等,结合往年承包价格,以合同日期或账面日期为承包时间展开了清欠收缴工作,陆续收回拖欠款11.24万元。同时,通过法律途径将久拖未决的破产企业承包合同纳入欠款清算清单,依法依规追回承包欠款。经过三资清理工作洗礼,该村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发展思路也更加清晰,该村党总支转变成为区级五星级党组织。
清理只是第一步,如何管理盘活,是做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为破解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产业基础薄弱的局面,东园镇完善升级“组财村管”机制,形成定期报告、动态跟踪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体系,集中动态管理10个村民小组发包情况,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0余万元,被漳州市作为现场会观摩点,“组财村管”机制在全区获得推广运用。
“通过‘三资’清理,我们聘请第三方中介公司,改变传统整块发包的模式,将联片虾池分割为45个小包进行公开招投标,最终以1958万元的高价竞出5年使用权,实现每年村财增收45.8万元。”浮宫镇海山村党委书记许章元底气十足地说道,正与村民们探讨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海山村历史文化展馆、海鲜电商直播中心和海岛文化研讨中心,积极扩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
今年以来,龙海区对辖区内11个乡(镇、街道)165个行政村近20年的账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所有行政村全部绘制完成集体资源资产分布图和“三资”台账手册。龙海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刘玉燕介绍说,截止12月15日,全区已累计核实集体资产8697个约15.33亿元、集体资源约25.47万亩、合同2386份(含口头协议217个)约2.84亿元、工程项目2015个约20.72亿元,收回(或争取)资产资源价值3161.30万元。
龙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康少宝表示,下一步,龙海将积极推广“四定一督”工作机制(定底价、定年限、定程序、定约束条款、全过程监督),强化基层“三资”监管预警平台建设,进一步巩固前期系列整治成效,更加明确农村“三资”产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切实实算好乡村振兴“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