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平潭综合实验区
标题图
平潭:绿色发展 构筑生态屏障
2023-12-19 12:21 平潭时报

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平潭就像一颗镶嵌在东海里的珍珠,秀美而璀璨。曾几何时,这颗珍珠有一个瑕疵——风沙大。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20次到平潭调研,风沙问题是他最牵挂的事之一。

“平潭风还大么?防护林体系建设得如何了?”“生态保护得怎么样?”“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不能毁了‘真宝贝’,引来一些损害环境的‘假宝贝’。”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第21次登岛,仍然关心平潭的防护林建设和生态保护。殷殷嘱托回荡在岚岛大地,化为海坛儿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全民造林绿化

福榕入岛满眼春

在原平潭县林业局大院,有一棵苍劲挺拔、郁郁葱葱的大榕树,这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亲手种下的。当时,他强调,平潭要绿化海岛,种树抗风。要因地制宜,多选择树种,榕树树大根深,适应性强,有条件的地方要多种。

“种树的准确时间是1990年6月25日18时,树干直径10厘米,高度3至4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原平潭县林业局副局长杨业武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平潭种了几千棵榕树,从翠园到各个机关大院,都能看到榕树的身影。

20世纪九十年代,平潭仍然遭受风沙的侵袭。历届平潭党委、政府都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作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义务植树也成了全岛人民的自觉行动。

当年在县林业局大院种下的那棵小小榕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目前,这棵榕树的胸径达113厘米,高度近20米,冠幅超过30米。30多年过去了,榕树这个树种也在平潭生根发芽,小叶榕、大叶榕、高山榕……在环岛路、中山大道、金井大道等主干道的景观绿化中,榕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抗风能力强的树种,被广泛种植。

随着平潭的建设开发,绿道网建设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生态品质。在环岛路、金井大道、主城区交通岛头等区域的绿化带,经过修剪的绿植错落有致,在平潭的路网中,许多道路两旁已是绿树成荫。

“2011年到2016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先绿起来,侧重主要通道、干道上的绿化覆盖,通过高低树种的搭配,形成绿化带中的‘小气候’。”平潭市政园林有限公司经营部副经理游辉介绍,平潭实施绿岛花城建设行动以来,逐步加大了道路绿化带的花化彩化力度,注重更多彩的路域环境打造,种植了不少开花类乔灌木,同时配合季节播种时花,以此提升道路美化品质。

持续多年的造林绿化让城区绿意盎然。在平潭的田间地头,一条条木麻黄林带是农田的守护者,乡村面貌也悄然发生改变。漫步大坪村,道路两旁绿意盎然,大棵的乔木、小棵的灌木修剪整齐。在大坪村农民公园里,种植着南洋杉、榕树、鸭脚木、三角梅等20多种绿植,并建有休憩凉亭、假山景点、游玩步道等景观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30多年前,大坪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内生态环境脆弱,农田经常遭遇风沙侵袭。因此,全村投入大量人力建设木麻黄防护林,逐渐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的格局。近年来,在实验区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大坪村持续深化绿化建设,村道两旁、房前屋后都种上了绿树和花草,还利用村集体公共用地,规划建设了乡村森林公园。

如今,大坪村森林覆盖率达36.5%,村庄居住林木覆盖率达26%,被评为福建省森林村庄。“村里的造林绿化工作是多年积累而成,我们从村集体收入里拨出资金投入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中,持续推进植树造绿、治污保绿。”大坪村党总支书记曾华俊说。

大坪村的变化是实验区生态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2019年至2021年,实验区实施绿岛花城建设三年行动,累计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3.42万亩。目前,全区大部分乡村均建有公园或公共绿地,先后有18个乡村荣获“福建省森林村庄”称号,其中4个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治理沙荒风口

森林长城护卫海岛

“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这句民谣是平潭过去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位于平潭西北部的长江澳风口,是全区最大的风口,也是历史上遭受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区域。近日,记者驱车驶过长江澳时看到,道路两侧一株株木麻黄沿着海岸线不断延伸,成片坚实高壮的防护林守护着长江澳的生态安澜。

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平潭森林面积仅1.5万亩,森林覆盖率0.7%;有124个村庄长期遭受风沙危害,其中39个村庄被迫搬迁。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每到冬季,平潭都会饱受东北季风的侵袭,而海岸前沿风力更大,极易形成飞沙和流动沙丘,对生态环境和百姓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实验区成立后,将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全区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自2010年起,持续发动群众在风口地带退耕租地造林,并向海岸线推进,夯实平潭西北部森林屏障。“我们通过在前沿修建挡风堤,内缘造林地设置挡风篱笆、覆土、种老鼠刺,辅以打机井、铺设浇水管道等多种造林防护措施,不断向长江澳海岸前沿推进造林,攻坚治理沙荒风口,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干部李积安说。

林进沙退,沿海基干林带不断向前推进,长江澳风口绿色屏障渐渐筑牢,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幸福洋吹沙造地后,为了治理荒沙给周边乡村、道路带来的危害,林业部门于2012年启动了幸福洋吹沙地新建防护林项目,至2018年共营造防风固沙林2.35万亩。目前,这一片壮阔的林海与芦洋浦、长江澳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5万多亩,为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如今,平潭五大风口总长21.3公里的前沿基干林带和环岛防护林成为海岛的绿色屏障,平潭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我们现在把工作重心转向补植修复、森林抚育和提升森林质量上,重点对部分生长不良、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的林分进行更新造林。”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车东介绍,针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纯林树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林业部门与省林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耐盐碱、抗风类型的树种进行多树种试验,开展菌草种植示范推广项目,探索滨海沙地治理新路径。

修复生态系统

“真宝贝”变身“金宝贝”

长江澳和幸福洋的变化只是平潭生态系统修复的一个缩影,日趋完善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以来,实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南向北有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先后完成竹屿湾和坛南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平潭大屿生态岛礁建设项目等工程,整治修复受损岸线54.7公里,海域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目前,平潭东部沿岸防灾减灾生态屏障带已基本打造完成。

2023年,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基本完工。这一项目包含君山沿线、裕藩湾、大澳湾三个区域的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采取退化沙滩养护、侵蚀海岸修复、滨海植被补植等措施,整治岸线长度7.9公里,修复面积45.6公顷。

“项目实施成效很明显,修复了君山沿线的海岸带,减少水土流失,结合沿线村落的特色石头厝以及旅游观光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提升君山沿线整体的旅游生态景观,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光体验。”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负责人郑海涌说。

华丽蜕变的君山环岛路沿线海岸带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优越的休闲、旅游环境。在星辰大海·镜沙度假休闲区,许多游客沿着观光步道一路拍照打卡,欣赏日落美景。“我们从平潭南部出发,游览了坛南湾、龙王头,再沿着环岛路一路向北来到镜沙,最大的感觉就是平潭的山海景色相融,海岸线蜿蜒优美,沙滩环境也很好,大家玩得很开心。”来自江西的游客吴俊峰在平潭旅游后,对这里的山海风光连连称赞。

依托幸福洋沿海防护林建设带来的生态变化,马腿村2021年开始发展集森林旅游、山海观光、康养休闲、民宿度假为一体的文旅产业,昔日黄沙弥漫的荒凉小渔村,现在变得红红火火。“防护林让村子受风沙的影响变小了,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做整村文旅项目开发,目前村里已经有23栋民宿,另有9栋石头厝正在改造。”马腿村党支部书记林腾财说,这片万亩林海还是我们村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登高观景,是我们的“真宝贝”“金宝贝”。

旖旎的海岸风光、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旅游业最大的“金字招牌”。据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平潭接待国内游客908.8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7.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8%。

截至2022年底,平潭森林总面积12254公顷,森林蓄积量64.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0.96%。从“风起千里沙,居民难安家”到“荒漠变良田,荒岛成绿洲”,凭借造林治沙,平潭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福建省园林城市”“福建省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我们要保护好国际旅游岛的‘真宝贝’,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局长阮伟忠表示,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在加宽加厚沿海防护林体系、岸线生态修复、耕地保护、三十六脚湖水源地保护、海洋沙滩保护等方面不断提升建设和监管水平。

久久为功守护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