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福州
标题图
已对外开放!福州这处公园,太美了!
2023-12-17 10:00 福州晚报


夜色渐浓

位于闽侯小箬乡湖柄村的

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

迎来一天中的“最亮”时刻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

往牛头山拾级而上

只见幽蓝渐变的灯光

将这处遗址公园

打造成一片“陆上海洋”


幽蓝渐变的灯光,将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打造成一片“陆上海洋”。记者 林双伟 摄


在湖柄村内

藏有海洋文明遗址

牛头山遗址

自20世纪70年代末

被发掘保护以来

逐渐被人所熟知

成为湖柄村

助推农文旅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


位于闽江边的湖柄村。记者 林双伟 摄


藏有多个史前遗址


小箬乡湖柄村

距离闽侯县城约30公里

总面积2.3平方公里

是一个常住人口

不到400人的小村子

往村里的牛头山走去

时不时可见路旁沙土中露出碎片

仔细一看,竟是贝壳


古朴安静的湖柄村。记者 林双伟 摄


这里的贝壳断层最高有2米

平均都有几十厘米

大概有1万平方米的范围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坚说

它们此前在土里“沉睡”了数千年

直到水口电站建设

才重见天日


林坚展示牛头山遗址发掘出来的陶片等。记者 林双伟 摄


原来,1979年7月,为配合水口电站建设,福建博物院派人对南平至闽清、闽侯段的闽江沿岸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在闽侯县原洋里公社小箬大队发现了一处以贝丘堆积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位置就在湖柄村的牛头山上。


随着考古作业的不断深入,考古人员发现,遗址大致有三层堆积,其中下层灰土堆积较厚,采集到磨光泥质灰陶簋、篮纹和方格纹的橙红陶罐、夹砂红陶釜残片,以及鳖甲、石杵、陶网坠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遗址是福建史前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5000年至4300年。


牛头山遗址年代可至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年,早于昙石山遗址约2000年,是一处具有重要价值的河旁台地式贝丘遗址,保存着青铜器文化、海洋文化的独特印记。


1989年3月,牛头山遗址被闽侯县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月,为配合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工程,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牛头山周边地带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又发现蛇山等多处遗址,采集到青铜环、石锛、陶罐等器物,文化特征以史前墓地遗址为主。


这些史前遗址

交织而成的文化名片

让湖柄村引人关注的同时

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遗址上建“水立方”


2021年10月

湖柄村

从列入省级实绩突出村的奖励中

列支部分资金

将位于牛头山山顶

停办多年的闲置小学进行改造

打造一处海洋遗址公园


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记者 林双伟 摄


林坚告诉记者

在考虑外形风格时

他们联想到

牛头山是海洋文化特色

于是决定以“水立方”的造型

把它展示出来


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记者 林双伟 摄


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主体建筑内

规划了海洋历史变迁室

青铜器时代室等

全面展示人文小箬

以及厚重的遗址文化


这里布置了牛头山文化遗址展览,包括考古发现、调查勘探事记、遗址陈列、价值探索等板块。


引人关注的是,在3D全息投影、触摸感应等新技术的应用下,让到访的游客仿佛踏入一场光与海的奇幻邂逅。


只见蓝色的灯光透过场馆(公园主体建筑)外观的空隙,映射出灵动的光斑,再现了古时这里的一片汪洋。


来到位于馆内的3D展示厅,诗化后的光影、声、色,将湖柄村牛头山遗址蕴藏着数千年的海洋文明娓娓道来。


此外,在场馆外立面上,不时闪烁变幻着飞鸟、游鱼、独角兽、舞者等或有趣或梦幻的图案,光影交错,美不胜收。

遗址公园里的3D全息投影等应用,让游客来场奇幻邂逅。闽侯县融媒体供图


今年国庆

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对外开放

并成为湖柄村的地标性建筑

是游客到小箬必打卡的文化景点


农文旅结合振兴乡村


有了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

这样的文旅传播主载体

湖柄村着手做足、做好

农文旅结合文章

围绕牛头山海洋遗址公园周边

开启一系列的项目建设


在牛头山脚下

有一处名为“箬江蓝”的二层建筑


“箬江蓝”被打造成集书屋、会议室、民宿、茶馆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记者 林双伟 摄


林坚介绍,“箬江蓝”的前身是旧村部。2020年,他们在实施美丽乡村再提升(二期)建设工程时,对旧村部进行修缮改造,将其打造成现在的“箬江蓝”。


“箬江蓝”的“箬”指的是小箬的“箬”,“江”是因为湖柄村位于闽江边,“蓝”则是代表牛头山遗址海洋文明的“海洋蓝”。


通过整合规划,“箬江蓝”被打造成集书屋、会议室、民宿、茶馆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成为村里娱乐消遣的好去处。


村内那连片平坦的沃野

成为农文旅结合发展的最大利器


湖柄村引进农业企业,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大棚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记者 林双伟 摄


据介绍,湖柄村全村土地总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680亩,村内经济来源以种植橄榄、蔬菜为主。


近年来,湖柄村两委积极对接引进农业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大棚,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并逐步发展成为集观光采摘、旅游度假、劳技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田园旅游基地。


目前已流转土地56亩,带动农户8人每人每年增收17500元。


去年5月

省内民主党派首个乡村振兴辅导站

农工党闽江学院支部

乡村振兴闽侯辅导站

乡村生态景观

国家创新联盟基层示范点

在湖柄村挂牌成立


目前,中平溪湖柄段整体景观提升及沿江沿线绿化整治项目、湖柄村农房斜屋面改造工程等乡村振兴项目,已完成建设,提升了中平溪河道沿线生态景观,着力打造连接大坂、湖柄、小箬的中平溪景观中轴。




交通小贴士



福州市区—福银高速(梅溪互通)—福兰线、县道111线—湖柄村


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新媒体编辑 兰超
监制 管慧 王臻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