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奔跑“福马”,鼓楼风景这边独好!
2023-12-11 16:04 家在鼓楼


2023分钟马拉松 鼓楼段 >>

福州五一广场(起点)→古田路(西行)→八一七北路(北行)→杨桥东路(西行)→南后街(三坊七巷南行)→澳门路(南行)→营房里(西行)→通湖路(北行)→杨桥东路(西行)→杨桥中路(西行)→杨桥西路(西行)→江滨西大道(东行)



起点 · 五一广场


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先在于山脚下筑起“月城”,后来又有了“南门”,南门城外的一片空阔地,便是现在的五一广场,但那时它还叫“南校场”。再后来,“南校场”建了一座“国民革命军将士阵亡纪念碑”,跟毛主席像一起成了福州的标志性建筑。1970年,“南校场”改建为广场,有人说因为它是“五一节”竣工的,所以叫“五一广场”。也有人说因为旁边是五一路。



时至今日,五一广场又以另一种方式“火出圈”:这里是除了天安门广场,全国唯一一个每天升国旗的城市广场。在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国旗护卫队的坚守下,三十多年来五一广场的国旗每日与旭日同升、与夕阳同落。到了国庆节,更是人山人海,市民和来自全国的游客自发早早来到广场上,手持小红旗,观看升旗仪式。



于山 · 白塔


比邻五一广场的,便是福州城内三山之一于山,相传战国时期有一支古氏族“于越氏”居此而得名,后又有汉代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亦名“九日山”。于山上摩崖石刻众多,有一百六十多处,这些石刻篆、隶、楷、行、草五体齐备,各臻奇妙,其中就有福州历史上北宋最早的摩崖石刻。



于山脚下的定光寺,始建于唐朝末年公元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的宫殿式建筑。福州著名的地标建筑白塔就在定光寺内。十九世纪福州船政创建初期,船政学堂尚未建好之前,船政衙门曾斥资整修了定光寺内的法雨堂,作为船政学员上课之处,严复、邓世昌都曾在此学习过。可以说福州的新式教育是从这里开始的,开时代风气之先。



《名胜志》记载,于山有二十四奇.....最著者,曰平远台,居中占胜。这就是平远台,明朝抗倭明将戚继光曾两度来到福建抗击倭寇,彻底歼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有一次戚继光大败倭寇回来,曾在这平远台上宴请士卒庆功。于是人们就在平远台附近建了戚家祠以纪念戚继光为福建抗倭立下的功勋。




八一七路 · 东街口商圈


在今天的年轻人眼中,八一七路上有美食店、有网红铺、有买买买逛逛逛不够的购物商圈。作为福州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这里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城市记忆。



1949年8月17日,解放军曾沿着这条路追击敌军,福州宣告解放。1950年8月1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横贯福州南北的中正路、斗门路、福德路、茶亭路、吉新路、横山路、小桥路和中亭路统一改名为八一七路。


福州战役部署图。省档案馆供图


作为福州城市传统中轴线,这里一直见证着福州城市地标的发展。第一家肯德基、第一座环形人行天桥、第一家西餐厅都是出现在这里。



大名鼎鼎的东街口百货商店建于1957年9月。1985年东街口天桥建成。如今的东百中心,由原东百东街店与东方百货合并而成,两者连通后是一座经营面积逾12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相连通(C出口直达东百中心A区),实现客流共享。



三坊七巷 · 达明美食圈



作为福州的旅游“金名片”,福州三坊七巷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打卡,也浓缩着榕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南后街为中轴,原本东西两边平行排列十条坊巷,西边自北向南分别有杨桥巷、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个坊,东边自北向南有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七条巷。



三坊七巷中巷道相通,形成了坊中有巷,巷巷相通的棋盘状格局。因为规模之大,格局完整,三坊七巷被誉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



街区内保留下来的古民居有270多座,其中,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15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还是一片出将入相,名人辈出的风水宝地,历史上曾走出400多位名人。难怪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先生评价:“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坐落着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去,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巷道扩大为道路后,这座故居有相当部分被保存下来。



林觉民·冰心故居正对面便是达明路美食街,这里福州人民特有的深夜食堂,既有老字号安泰楼和味中味的美食,又有本土知名的达道牛滑、大福星鱼丸等小吃,一网打尽福州老字号和网红美食,让人目不暇接。



乌山 · 乌塔



乌山又名乌石山。与于山,屏山三足而立,统称城内“三山”。是福州三山二塔一条街古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份。乌山海拔仅84米,面积25公顷,却被称作福州第一山。景色秀美,更吸引人的是山中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第一山实至名归。



乌山制高点“邻霄台”,俗称进香台,在山之顶,楷书镌“邻霄台”见石刻三字,远眺镇海楼、三坊七巷、万宝苏商圈、五一广场……  福州城市画卷一览无余!



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塔用花岗石砌建,风化后呈黑色,故俗称“乌塔”。塔为八角形,七层檐,高35米,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塔上浮雕佛像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塔旁“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碑,是前身塔所遗。在乌塔的西南侧有一个碑亭,里面保存着福州市最古老的碑刻。



现存乌塔为八角七层,塔高35米,每层塔壁上设佛龛,嵌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这些花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时期福建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江滨西大道 · 西河智慧体育公园


福州江滨大道是沿着闽江北港两岸的福州市区修建的观景道路。西起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东至福州市马尾区君竹路与港口路岔口,全程分为江滨东大道、江滨中大道、江滨西大道三段。江滨大道不但承载了福州发展历史,由一片滩涂开发发展成如今的大福州外滩。



每年的马拉松比赛,国际自行车比赛等众多国际赛事均围绕着江滨大道延展开,除了它的交通中心枢纽位置占有绝对的优势之外,江滨大道两岸的风光也是福州城市天际线一抹亮丽的风景。



江滨公园延江滨大道、依闽江而建,分为南北两园,全长约10.5公里,是中国国内最长的都市江滨公园。园内有亭、科普画廊、花坛、雕塑等,还有种植亚热带风光的南洋衫、假槟榔、相思树、榕树、桂花等,为开放性公园,被誉为福州的“外滩”。由七个景区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西河园、锦江园、金沙园、望龙园、缤纷园、闽风园和闽水园。



鼓楼区西河智慧体育公园是鼓楼“15分钟健身圈”(西河片)核心节点,以“免费+低偿”形式向公众开放,市民们不仅能在这个公园里游泳,还可以开展篮球、足球、网球、小轮车等运动。



公园内的运动器材充满“智慧”,智能竞赛健身车、椭圆漫步机等数十台智慧健身设备遍布园中。这些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运动时间、步数、卡路里等运动数据就会同步在手机及大屏幕上显现,科技感扑面而来。



园内配备有智能户外体测仪,通过BIA体成分分析仪为居民找到身体状况的改善轨迹,从而定制运动计划。



福建省首片红土网球场、天然闽江游泳场、小轮车泵道、轮滑场、篮/足球场、智慧跑道等多个运动场地,一个公园你想要的运动场地全都有!“机械风”的造景,迷人的江岸风光,是鼓楼出片率超高的网红打卡地!



12月17日

和福马一起,鼓楼相遇!



来源:鼓楼文体旅、遇见福州、福州晚报
海峡网、福州体育
 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  

一起点

转发分享更多人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