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在平潭长江澳,一排排风车迎风伫立,巨大叶片正不断转动,将海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
近日,记者从实验区经济发展局了解到,目前,平潭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67.83万千瓦,在实现本地“全绿电”的基础上,还向岛外输送绿色电力。
平潭地处台湾海峡与海坛海峡间的凸出部,“狭管效应”赋予了平潭这座海岛丰富的风力资源。
风是平潭的特色,也是平潭的优势。凭借这一优势,平潭成为我国最早与各国合作研发试验风电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商业性开发。海上风电项目如今已成为平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已陆续开建长江澳海上风电、大练海上风电、外海海上风电等项目,平潭A、B区及草屿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在平潭口岸顺利完成底座安装;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装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借助风力资源的优势,平潭吸引了中国能建集团、华润集团、中广核等风电国家队企业逐鹿“岚”海,参与平潭的绿色能源建设。
与此同时,实验区高度重视风电产业链的延链、强链工作,通过加速风电产业链招商,迅速汇聚了三峡风电集团、大唐风电、金风科技、正力海工等一批龙头企业来岚布局拓展风电产业链条。
依托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平潭海上风电新能源工程与运维、海底电缆与管线敷设、港口与航道(海岸)建设工程等细分产业加快发展,并正加速推进海洋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岚台海上应急救援基地、海上风电场运维基地、海缆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点支撑项目,持续拓展海上风电配套产业链条。
“我们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业态转型、模式变革为引领,研发更多先进海洋工程装备,推动两岸水下救助行业交流合作。”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喜说。
风车随风而动,与周边的海湾、树木、田野形成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生态新图景,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平潭看“风”景。
民宿业主张建说,虽然是冬季,现在仍有很多闻“风”而来的游客。
“希望通过风电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实验区经济发展局总经济师郭子圣说,平潭正在积极开发风电与旅游相融合的旅游产品,挖掘风文化资源,推广风运动,打造“海西风能之都”品牌。
目标远不止于此。平潭还积极探索开发远海、深海风电项目,扩大海上风电产能,大力扶持风电制造业,积极发展风电服务业。同时,引进通尼斯、帕卓风力发电水冷系统制造基地等配套项目,推动中船黄埔正力海上风电施工运维基地、风博物馆等项目落地,积极开发“风文化、风运动、风体验”主题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