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2月8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孙卫锋)“要是没有老郑,我女儿的命就没了,他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7日,莆田涵江区庄边镇的林建埭谈起一年多前自己女儿小怡落水被救一事,心里仍是满满的感激。他口中的老郑名叫郑元楷,今年69岁,庄边镇萍湖村村民。2022年8月11日,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四次下水搜救,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毅力将溺水的小怡救起,在莆田传为美谈。近日,省政府决定授予郑元楷“福建省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
>>>四次下水救人
初冬时节,清清的萍湖溪河水静静流淌,一幅宁静悠然画卷。“就是这里!”在萍湖溪郑雇陂段溪岸边,郑元楷停下脚步指向溪面,对于事发当日的情景,他至今仍记忆深刻。
地处庄边镇东南部的萍湖村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先后上榜福建最美乡村、省金牌旅游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每年夏季,到萍湖村打卡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去年暑期时,郑元楷在萍湖溪旁摆了一个小摊位,专门售卖儿童玩具。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在这里下河救人,一举成名。
“有小孩落水了,赶紧救人呀!”当天下午5时许,一声声惊呼传来,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听到求救声后,郑元楷没想太多,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往事发地点跑去。此时,落水的小怡在距离岸边几米远的溪面上下扑腾,情况危急,他顾不上自己年事已高,连衣服、鞋子都来不及脱下,便义无反顾纵身跃入溪中救人。
由于水流的冲击,小怡的身体一直在溪中移动,郑元楷扑了个空,尝试了几回都未能抓住她。很快,小怡彻底沉入水中,当时水面浑浊,根本看不清水底是什么状况,在水下搜寻一番无果后他只好爬上岸稍做歇息。之后,郑元楷又连续两次下潜到水里搜寻,仍然没能发现小怡的身影。
连着三次下水,郑元楷明显感到体力不支,但岸上大多是妇女儿童,没人可以接替救援。看着大家期许的目光,他决定再下水试一次。这一次,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他在2米多深的水下发现了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一把抓了过去,正是溺水小女孩的头发。于是,他慢慢地将小怡托举出水面,拉回到岸边。
因为溺水时间长,小怡被救上岸后已失去意识,脸色青紫,嘴唇发黑,没了呼吸。所幸,经过郑元楷和岸上众人的急救措施,她慢慢有了呼吸。其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将小怡送往医院抢救。
“年轻时我水性蛮好的,但20多年没下水了心里有些怵,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哪里来的勇气。”事实上,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惊魂一幕,郑元楷也有些后怕。救完人后,他才发现自己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连走路都有一点哆嗦,但他并不后悔当时千钧一发之际做出的决定。
>>>善举结出善缘
事后,郑元楷默默回家换了衣服,又回到溪边自己的摊位上,他并没有声张,就连家人也不知道他救人的事。在他看来,这场施救只是一次普通且平凡的帮助。
“我女儿在溺水后出现肺部积水,在医院治疗了一周多时间才康复。”林建埭说,孩子出院后第二天,他们一家人就挑着“十盘担”到郑老家中答谢他的救命之恩。“十盘担”以目鱼干、蛏干、长寿面等特色荤素食物装盘,寓意十全十美甜蜜和合,福禄财丁贵添福添寿,常用于嫁娶祝寿等重大节庆。该习俗从明代延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莆田民间一种高规格的贺仪。
作为回礼,郑元楷一家当时也准备了红包挂在小怡身上,这在当地称为“挂脰”,同样寓意平安吉祥。
“公公下水救了个小女孩,一出院家人就带来感谢,愿孩子一生平安!”被这温馨一幕打动的郑元楷儿媳,随手将在家中拍到的照片发到了短视频平台上,引发极大关注。记者注意到,这条发布于去年8月20日的短视频迄今已累计获得50.9万个点赞,浏览量超过1800万,有3.1万多条评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施救者点赞”“这在莆田算是最高规格的答谢礼仪了,双方都很赞”“双向奔赴更有意义,一个是付出一个懂得感恩,祝愿好人平安”……网友们不仅被老人的救人义举感动,也对女孩一家人的懂礼感恩点赞。
“萍湖村民风淳朴,崇德向善。”萍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维樵说,郑元楷老人的救人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激励着全村村民特别是年轻一辈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正气。
如今,事情过去一年多了,救人者和被救者结成了“亲戚”,两家人常来常往,关系越来越密切。今年重阳节,林建埭带着12岁的小怡又一次前往萍湖村看望郑元楷,两家人把手言欢,其乐融融。
去年9月,郑元楷获评“莆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2月,郑元楷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11月27日,省政府发布《关于授予蔡文等同志福建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的决定》,决定授予郑元楷“福建省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奖励金15万元。
“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正气歌。”莆田市见义勇为基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人间大爱,以榜样人物感召人、带动人,推动形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普撒大地的生动局面,为建设平安莆田汇聚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