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6日讯(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石青青)肺癌是“全球头号癌症杀手”,肺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没有典型症状,一旦患者有症状,80%已是中晚期,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应对肺癌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很多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效果较好。采用LDCT筛查早期肺癌并进行干预,5年存活率可接近90%。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11月25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厦门莲花医院联合开展“爱肺计划”多学科专家会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柯孙葵、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蔡雪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王勇等多学科专家参加会诊。
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低剂量胸部CT已成为体检和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CT检查的分辨率远高于X线胸片,毫米级的肺小结节都能被发现。
由于一些肺结节是早期肺癌在CT上的表现,发现了肺结节,不少人因此吃不好、睡不好,被吓得不轻,但要明确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并非易事。所以厦门莲花医院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开展“爱肺计划”多学科专家一站式为肺结节、肺癌患者提供联合诊疗服务,发挥各学科的专业优势一起为患者“明辨真伪”,提供个体化、连续性诊疗服务,实现患者治疗效果最大化。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柯孙葵介绍,肺癌肺结节多学科门诊有两个主要特色:首先,是多学科专家一起分析病情,为肺结节患者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