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的沙发、温和的灯光,桌面上一盆绽放的淡蓝色小菊,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安宁与温馨。来访者坐在这里,时间的流动都变得缓慢而温和。你有故事,我用心倾听。
这,就是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治疗的本质是一场心灵的探索或者是手术,“操刀手”必须要具备完整的人格特质,才能帮助来访者解决和克服生活中的困惑、挑战与痛苦。
重要任务
给患者带来疗愈的希望
吕娜,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在她温馨的心理咨询诊室,海峡导报记者见到了这位拥有15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心理医生。她温婉而又不失睿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一直是个冷门行业。但是因为热爱,吕娜在考研时,偷偷违背父母的意愿,从当时热门的神经内科转到心理学专业。也正是倚仗这份热爱,15年来,她在这个领域里心无旁骛地专注、钻研、坚持,最终获得了突破与成就。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问题。吕娜主任说,在2013年左右,来访者主要咨询内容以孩子学习困难、亲子关系问题为多;之后是婚前咨询、新婚磨合期、婆媳关系等问题居多;现在主要是产后抑郁、第三者,以及孩子拒学、厌学等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面对已经身处困境中的来访者,吕娜主任总是坚定而又自信地鼓励:“没事的,过一段时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在她看来,心理治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来访者和他的家庭注入希望,重新树立信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心理咨询中心,你会看到很多场景:自责的父母、沉默的孩子、剑拔弩张的氛围、危机重重的关系……很多父母来到这里,会去检讨、审判自己;而作为医生,首先你要扶起父母的信心,过度的指责与内疚只会消耗一个人的力量。我们应该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资源,要做的是资源的转化,要让来访者运用自身的资源,去开拓思维,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重塑生命的力量。
耐心共情
无声的陪伴也是种包容
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医生行业,除了要求有专业的技能外,对于医生的完整性人格特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你要善于倾听、感情细腻,要有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接纳和尊重、积极向上的能力等。在门诊中,很多来访者的家属往往急于求成。他们认为,心理医生只要看一眼就能看透人心、懂其性,就能给出拯救患者的灵丹妙药。
其实不然。吕娜主任说,很多来访者,特别是孩子,往沙发一坐,一声不吭,安静地沉默着。早期当心理医生时,心境完全不同,可能会很着急,甚至会用很正式的语言劝告对方:“你不说话,我们就帮不到你。”可随着经验的增长,现在的吕娜主任更加注重透视心灵、耐心共情。她会说:“孩子,你有权力不说话,你沉默的背后一定有你的想法和情感。没有关系,咱们慢慢来,你觉得安全的时候再表达。”有些孩子对于言语表达会觉得难以启齿,或者是因为对场合的不信任,各种顾虑导致不想表达。那就允许他(她)安静地坐着,给他(她)空间和时间,静待出声。而在这个过程,有些家长会着急。对此,经验丰富的吕主任不疾不徐地表示,陪伴的过程,其实已经是在无声地帮助他们。你用包容与接纳的态度,给他们空间与权利,这个对于来访者而言,意义重大。
贴上标签
希望一生都是家庭治疗师
一位资深心理医生的成长,是在不断体验、不断丰富、不断沉淀中去完善自己的治疗模式。吕娜刚上班时,对于来访者的治疗,也曾陷入到“改变”的误区中,认为来访者应该改变原来的错误,才能找到新的突破。但是现在的她,会更注重每一个来访者的生活土壤和生活经历,在不打破他(她)原有的平衡状态下,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最初的心理视角,到生物学视角,再到社会视角,一路走来,吕娜主任以更广阔、更完整的角度去平衡和兼顾来访者的感受。这也许就是一位合格的心理医生的涵容与抱持。
有人曾好奇地问过吕娜主任,你每天从别人那接收这么多的负面心理垃圾,内心能量会被消耗吗?“事实上,在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他们在黑暗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和力量,特别是有些伟大的父母,为了孩子,一路坚持,不言放弃的精神,同样也在感动和激励着医生。”
心理治疗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疗愈之路。15年来,吕娜主任不忘初心,一路前行。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所以无悔。吕娜主任说,即便将来退休后,白发苍苍,她还是愿意去见她的来访者,愿意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果老去后,一定要给自己贴个标签,“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刻着‘这里住着一位家庭治疗师’”,一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