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4日讯(记者 田圆 通讯员 洪家成)11月30日,厦门市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现场推进会在集美区召开。集美区作为全市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试点区,交流试点工作各项举措和成果。
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集美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将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结合到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中,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为城市基层治理破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集美区国建东海岸小区党支部书记竞选业委会主任
获得感满满
物业行业党委激活“红色细胞”
今年6月,集美区宁宝世家小区业主都收到了一封邀请函,原来是小区党支部链接共建资源,小区物业具体筹划实施,邀请到了曾从事高考招生工作的老师举办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讲座。
小区物业项目主任陈小鹭如今也是小区党支部副书记。用陈小鹭自己的话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沉浸式”地体验居民的生活,记录居民的“急难愁盼”,再通过社区、小区、物业的力量去解决。
今年以来,宁宝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宁宝世家小区党支部、宁宝世家物业共召开联席会议6次,议定事项12项、落实诉求23个,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9个需求项目完成认领。通过“红色物业”建设,居民对物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满意率达到90%,物业费收缴率高达98.3%。
今年5月,2022年集美区“十佳红色物业”名单出炉,宁宝世家小区位列其中。而像这样的小区,在集美还有很多。2022年4月,集美区成立了厦门市首个物业行业党委,制定了物业行业党委运行规则,健全物业准入、服务、奖惩、退出机制。今年,在集美区物业行业党委的积极推行下,率先全市赋予党组织对物业项目星级评定、信用综合评定10%的权重,并将评定结果作为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行业各类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去年以来共有43个物业项目进入“红榜”,13家物业服务企业被计入“黑榜”,7个小区物业项目入选2023年厦门市“美好家园”项目。
为畅通物业服务专业化沟通渠道,集美区成立厦门市首个区级红色物业服务中心、街道业委会之家,延伸打造51个物业行业党委基层联络点,引入5家律所开展咨询服务。此外,依托“集美党群云图”平台开发小区事务线上投票、业委会资金使用公示、物业事项报修等21项功能,将小区物业管理、监督和服务的阵地复刻到线上移动端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居民群众的小区公共事务参与率提升至87.6%。
集美区开展“点题整治”进社区行动
参与感满满
物业转变身份焕发“红色力量”
位于集美区后溪镇的碧溪花园小区是个安置房小区,小区居民们此前来自周围的不同村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在社区的牵头下,小区党支部着眼于安置房小区的特点,注重从小区各个村居安置户中挖掘出有威望的乡贤,探索组建“和美碧溪”物业管理委员会,由他们代理执行小区业委会的部分职能,推动化解小区服务管理中的矛盾问题。
此外,小区党支部还根据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12项规章制度,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守护共有家园,形成小区事务党群共听、共提、共议、共决的良好氛围。
目前,集美区积极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党员居民代表五方联动的协商议事制度,在全区打造“睦邻议事厅”“红色物业会客室”等线下议事平台107个,构建“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办、邻里定、邻里结”的“微治理”模式。
围绕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点题整治”专项行动,推行“居民点题、支部议题、物业答题、公开亮题、群众阅题”的闭环响应机制,充分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小区治理,清退小区占道堆杂6783m²,推动解决停车难、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5600余个。
集美区莲亭社区召开小区议事协调会
幸福感满满
党员群众携手共建“红色家园”
崭新的健身区,如今是集美区盛光社区四季芳园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以来,大件衣物晾晒区、划定停车位等举措,让居民被温馨的居住环境和氛围拥抱着,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显著提升。
盛光社区辖区内多为自建房、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大部分住户从未享受过物业服务带来的便利。去年底,集美区在盛光社区积极探索“大物业”治理模式,采取“政府先期投入+先尝后买”的模式推进。盛光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公司合作共建,成立亲“邻”服务中心,组建社区物业“邻里支部”,推动8个无物业老旧小区、28个独立楼栋、320栋自建房、318个店面纳入服务范围,签订楼道清洁、停车位划分、钥匙保管等共建服务协议135份,物业覆盖率从3.9%提升至100%。
“居民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确幸’,也就有更多人愿意站出来守护这份幸福感。”盛光社区党委副书记汪红星告诉记者,如今,社区热心人组成了一支“萤火虫”服务队,分散在社区的大街小巷,积极参与社区微治理。
今年,集美区扩大精准“双报到”范围,推动1.2万名在职人员回居住社区、小区报到,梳理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引导党员亮明身份、竞选业委会、勇担双责。
此外,快递员组成“社区红色哨兵”,爱心商家奉献爱心、驻地单位参与基层治理……一张红色社区“联建网”悄然拉开,一幅“安居图”慢慢完整。
今年以来,集美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联合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养老”试点和“物业+托育”试点,开展暑期托育、就业指导等服务762场次,推动办成民生实事1200余件,助力解决“一老一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