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流动驿站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朱毅力 摄)
政策宣传一站通晓,救助受理一站通办,志愿服务一站通达,资源链接一站通用。为了更好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今年来,翔安区民政局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加强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创新社会救助模式,以内厝镇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社会救助流动驿站进村(居)工作机制。
昨日,翔安区民政局组织9个镇街到内厝镇黄厝村现场观摩“社会救助流动驿站”创新做法,市民政局直属党委专职副书记吴志红、社会救助处处长徐克到场指导。活动现场通过政策宣传、救助受理、志愿服务、资源链接四个“一站通”,让困难群众感受家门口的“救助”服务,有效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将以点带面推进社会救助流动驿站进全区128个村(居),助推社会救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政策宣传下基层
昨日上午,翔安区在内厝镇黄厝村开展社会救助流动驿站进村(居)活动的首个环节,是对黄厝村村“两委”、专职社区工作者、残疾人联络员、小组长等22名社会救助业务骨干进行政策培训,并根据前期累计培训次数、时长及达标情况,现场授予“社会救助政策明白人”证书。
残疾人联络员小黄认真地做着笔记,她说,在对辖区残疾人家庭情况非常熟悉的基础上,结合这次学习到的社会救助政策,让今后的工作更有思路。“在落实残疾人个人权益的同时,要结合社会救助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辖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救助保障。”
据介绍,为更好地开展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社会救助流动驿站还通过村村响广播、村居微信群、发放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大范围宣传,同时针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点对点”入户精准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共培训“社会救助政策明白人”13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500多份,点对点精准宣传200余户。
精准救助暖民心
小组长老黄听完政策讲解后表示,自己对小组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都很熟悉,很快就找到两户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立刻打电话过去询问申请意愿,在得到肯定答复的同时让对方带上材料到驿站现场提交申请。
据介绍,社会救助流动驿站进村(居)的背后,是由原来单一的社会救助事项现场受理,提升为主动排查+现场受理+综合服务。驿站以户代表花名册为基础,对辖区村(居)民进行快速摸排,并筛选出可能符合条件的群众,进一步深入精准核查,对初步判断符合救助的对象,现场受理救助申请。截至目前,已排查群众3000多户,现场受理救助申请100多户,后续审核通过85户。
志愿服务反响好
内厝镇将39名持证社区工作者进行整合,建立“持证社工帮帮团”,组建周末“爱心父母”帮帮团等,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定期开展周末陪护、周末伴读等志愿服务,并通过招募、链接社会各界志愿者,扩宽志愿服务内容,为困难群众提供理发、家政、家具电器维修、水电维修、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服务。
通过发现、收集困难群众居家生活存在的小问题、小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解决困难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截至目前,共开展13类志愿服务,服务人次近200人次。
资源链接促帮扶
社会救助流动驿站积极发动社会爱心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等,为困难群众提供慰问物品、帮扶资金、工作岗位等,形成爱心资源仓库,并由驿站负责进行统筹调配,合理安排给最需要的困难群众。同时,翔安区政府投入470万元为翔安区60周岁老人购买幸福安康保险,驿站积极协助有需要的老年人申请理赔。截至目前,驿站累计链接爱心单位、爱心社会组织等12家,捐赠物资价值近2万元,协助有需要的老年人申请理赔安康险68.64万元。
(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叶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