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30日讯 (记者 陈捷 曾艺轩 杨希通讯员 洪恒亮)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对“微信百万保障”的不了解,设置陷阱实施诈骗。近日,市民郑女士就被骗走了8.9万元。
案例 “客服”来电指导操作女子被骗8.9万元
11月17日,62岁的郑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微信的客服。“客服”告知郑女士,她近期在支付某商品时,不小心开通了微信“百万保障”服务,现免费服务体验期满,该业务续费每个月需支付800元费用,一年共计9600元,如果没有按期缴费将影响个人征信。郑女士此前对“百万保障”服务并不了解,但她的微信里确实有开通该项业务。郑女士一听续保的费用如此昂贵,便立即表示要取消这项业务。
随后,对方添加了郑女士的微信后向她发送了一个网址链接,让郑女士点击链接进行软件下载。郑女士下载了一款名为“微会议”的软件,并输入对方发来的房间号进入会议室。其间,“客服”诱导郑女士将软件的全部权限打开,并进行屏幕共享。直到郑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被陆续转出8.9万元,才意识到被骗了。
无独有偶,11月13日,61岁的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保险客服”的来电,称其之前有办理过“百万保险会员”的业务,如果不取消的话,每个月会自动扣款1000元。接下来,陈女士的经历几乎与郑女士一样,被骗了2.1万元。
揭秘 先使受害人恐慌进而实施诈骗
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分析,郑女士和陈女士遭遇的是冒充微信客服和冒充保险客服的新骗术。此类骗术的套路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骗子冒充微信、支付宝、银行、保险等“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其开通或误购了“百万保障”服务,每月会自动扣费,如不需要可以帮其关闭,或以“百万保障”余额不足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引发受害人恐慌。
第二步,骗子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APP,通过语音通话和手机屏幕共享等方式,引导受害人按其指示进行操作。
第三步,骗子利用“视频会议”软件,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卡中资金转走。
提醒 微信“百万保障”完全免费
警方提醒,微信的“百万保障”完全免费,不存在“到期续保”,只要提到关闭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设置的,就是诈骗!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