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好人”评选开始啦~
经过各地各部门广泛推荐的
28人(组)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
点赞评选进行中~
其中,三明有3人入围!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的事迹点赞吧!
杨明
黎秀珍
本次点赞时间为
11月10日—11月20日
活动期间
每位网友只可参与点赞一次
可选择一位或多位候选人
进行点赞
长按下图二维码
进入点赞页面
▼▼▼
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生命续航
李佳燕,1984年8月出生,福建三明自由职业者。2023年初,李佳燕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福建省第377例,三元区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获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曾荣获三元区“最佳造血干细胞宣传员”荣誉。
播种爱心种子 意外配型成功
早在多年前,富有爱心的李佳燕就从公交广播中关注到了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播报。“就记得宣传中说这种捐献和平常的献血不一样,能直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一听就有了想要捐献的念头。”李佳燕回忆道。
2021年4月的一天,她路过三明市中心血站时记起这回事,便进站咨询,得知可以在此加入中华骨髓库,激动的她立刻撸起了袖子。“没想到入库如此简单,只需抽两试管血样就行。”工作人员告诉佳燕,能够和一位患者匹配上的概率堪比“中大奖”。“生命能影响生命,生命也能拯救生命,这救人的大奖要是能落到我头上那真是棒极了!”李佳燕这么想着。2022年11月,李佳燕接到了福建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得知有一位患者的情况与她初步匹配上,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主动消除疑虑 传递生命火种
当李佳燕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反对,因为他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不了解。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反对,李佳燕主动收集大量资料,询问多位权威专家,逐渐让家人了解了造血干细胞和捐献流程,“其实捐献造干就是需要血液中的一部分东西,就算不捐献也会被代谢掉”。三元区红十字会让以往捐献者的现身说法,向李佳燕家人科学普及捐献知识,最终说服了他们。
“我是很害怕打针的‘胆小鬼’。但是一想到能让别人拥有活下去的机会,挽救一条生命,我还是鼓起勇气来了。”2023年2月,李佳燕在爱人和儿子的陪同下,来到省肿瘤医院,接受为期4天、共7针的动员剂注射,成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她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火种”,点燃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之光。
传递正面能量 大爱绵延千里
捐献造血干细胞归来后,李佳燕参加了三明市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取得了救护师资格证书。她走进高校、社区、机关单位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等活动20余场次,普及急救知识动员了百名青年学生、爱心人士留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捐献者队伍日益壮大做正面表率。此外,她还参加了福建省首期生命关怀志愿者培训,成为三明首批生命关怀志愿者。
清流小伙飞奔跳海勇救落海母子
杨明,男,1992年7月出生,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杨源村人。2023年8月7日下午,在泉州石狮黄金海岸,一对母子在礁石上拍照不慎落入海中,清流小伙杨明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海中,救出落水母子二人。事后,石狮市公安局为其颁发见义勇为确认证书。
母子不慎落海 海中呼救
2023年8月7日16时许,一对母子在石狮市黄金海岸的礁石上拍照,男孩脚一滑掉入海中,救子心切的母亲跳入海中,母子抱在一起但都不会游泳,湍急的海浪很快把他们打到深水区。“救命、救命……”听到呼救声,同在礁石上拍照的几名游客,苦于不会游泳,加上当时的海浪也比较大,不敢贸然下海营救,只能远远地注视着。
不惧湍急海浪 勇救母子
“快,有人落水了……”此时,远在200多米处乘凉的杨明听见呼救声急忙跑了过去。“听到呼救声也就一两秒钟,我就冲了过去,没有时间多想,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杨明说,刚到礁石上,他与另外3个男子手拉手试图将这对母子拉上来,因海浪太大无法够到人。“危险,带上救生圈再下去。”岸上有人带着救生圈边喊边赶过来。“来不及了!”此时情况万分紧急!杨明毫不犹豫跳入海中。海浪一个接一个袭来,加上在海边快跑200多米,杨明体力有点不支,他没有放弃,鼓足劲儿向那对母子游去,十米、五米、三米、一米……终于,他靠近了落水的母子。因为在水中,杨明无法同时抱起两个人,他只能顺着海浪拍打的方向,艰难地将母子慢慢地往岸上推。快游到岸边时,另一个小伙赶来帮忙,和杨明一起,将人拉到沙滩上。落水母子被救上岸后,虽吸入了些许海水,经过简单处理和休息后并无大碍。
挺身而出救人 群众点赞
“这个小伙子确实很勇敢。海浪那么大,万一有什么闪失,自身难保。”“有没有暗礁谁也不知道,加上那么大的浪,一般人不敢轻易跳下去。”“那天海浪很大,在礁石密布的海域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海浪袭来,如果打在人的身上,身体极有可能会触碰到礁石上,发生危险。”谈及当天的救人场面,在场的游客纷纷对杨明竖起了大拇指。
回想当时情形,妻子黄女士心有余悸,热泪盈眶地说:“我觉得杨明很勇敢,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人被救上来后,细心的群众发现杨明手臂被石头划伤了,于是赶紧递上矿泉水。“这点伤没什么,回去上点药就好了,只要母子俩安全就行。”杨明说。
杨明在千钧一发之际,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用善举挽救两条生命,用行动为他人生活带来希望,让大家感受到满满正能量。
传播非遗文化 唱响时代赞歌
黎秀珍,194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文旅局退休干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宁梅林戏)代表性传承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帮助学校、社区和社会艺术群团组织做好传、帮、带工作,倾心传承泰宁梅林戏文化,积极弘扬时代正能量。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双文明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团长”;2008年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泰宁梅林戏代表性传承人。
不遗余力救瑰宝
梅林戏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流传于泰宁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发展历程曲折复杂,许多传统技艺散落民间,随着民间老艺人年纪的增长,一些口口相传的传统技艺随时都有失传的可能。因此黎秀珍退休后便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走遍泰宁山山水水的每个乡村,每个角落,拜访民间老艺人,收集整理梅林戏古脚本,影像,音乐各类资料,并从中汲取精华进行理论研究和戏曲创作,出版发行了《泰宁梅林戏发展史》《梅林戏音乐》等五本专业书籍。2008年2月,黎秀珍被文化部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宁梅林戏代表性传承人。
他还经常到梅林剧团,把新理论、新成果用于新剧的编排、表演,帮助青年演员锤炼戏曲表演技艺。对于所做的这些,他都不计报酬,志愿服务。大家一谈到老黎,无不佩服他对梅林戏的热爱与执着,对他传承与弘扬梅林戏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动不已。他听说朱口镇、杉城镇等有群众自发学唱梅林戏,他欣喜万分,赶忙联系和这些爱好者打成一片,帮助编排诙谐有趣的作品,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每到寒暑假期,都有一些大学生慕名而来向他请教梅林戏曲文化,他总是热情解答疑问、示范表演。大学生小卢开玩笑说:“黎老,你一提起梅林戏,眼里都会闪烁不一样的光芒啊!”黎秀珍很自然回答:“因为真的喜欢,所以丝毫不觉得累,乐在其中哩。”这些年来,他编剧、作曲、导演并参演了《背子赶会》《金湖情》《邹应龙》《西台风云》等近二十个戏曲节目,其中《背子赶会》还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被文化部授予“精品奖”。
全心全意育新人
2013年,黎秀珍了解到朱口镇青云乡村学校少年宫招募文化志愿者,立即联系乡村学校少年宫负责人,主动申请当一名校外辅导志愿者,教孩子们梅林戏戏曲文化。为做好这项工作,他请教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查阅有关中小学生教育方面的书籍,精心编写好梅林戏戏曲教案,创作少儿梅林戏节目,耐心教孩子表演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这一干就是10年,现在他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校外辅导员。2020年,他为朱口镇青云乡村学校少年宫编排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被推荐参加全国第三届《传承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朱口镇青云乡村学校少年宫“传承项目:梅林戏”也列入“全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推荐名单”。这些年他还先后担任县梅林戏艺术传承班、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泰宁一中等校外辅导志愿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传承梅林戏文化。2019年,他被评为省五星级志愿者。
主动宣讲进万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几年来,黎秀珍都是主动参加“三下乡”“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参与组建了泰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梅林戏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在炉峰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他与志愿者们创作《道德颂》《道德模范张汉隆的八天七夜》《我要当红军》《幸福不忘共产党》《我是一名乡村医生》等非常接地气的梅林戏作品,利用周末时间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面向群众免费表演节目,颂扬泰宁好人事迹、文明新风。在2019年泰宁县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上,他排演的情景剧《道德模范张汉隆的八天七夜》,用熟悉的地方方言,生动再现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在危难之际勇救农民工的生动场景,深深感动在场每一位观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梅林戏非遗文化传承下去,用文化传播更多的精神文明正能量。”黎秀珍说。
凡人善举
快来为你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