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国道收费”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省政府关于同意205国道宿淮收费站开征车辆通行费的批复》文件显示,该收费站建成并符合通车条件后将开征车辆通行费,按照政府还贷公路管理,由宿迁、淮安两市联合收费。
这个消息传开后,很多人感到十分惊讶——国道竟然也要收费?这种反应并不奇怪,十几年前,国家就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人民日报》一则刊发于2009年的新闻显示,当年取消的国道、省道和县道收费站总数达1420个。自此以后,国道收费就难得一见,以至于今天很多人以为国道就是不收费的。
当然,需要澄清的是,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国道收费确实依法有据。正因此,近年来少数新建的国道在开通时就存在收费现象。比如,今年8月,吉林省批复同意国道牙克石至四平公路嫩江大桥收费站开通收费;去年6月,湖北207国道荆门市桃园至子陵一级公路建成通车试运营收费。这一次,江苏205国道宿淮收费站开征车辆通行费的消息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或许与当地物流较发达有一定的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群众意见都应该引起重视,必须及时解释,决不能置若罔闻。
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可为”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某些规定虽然不违法,但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江苏此次启动国道收费后,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称,这条国道一开始就是作为收费公路来融资和建设的,现在还有将近10亿元的存量债务。显然,站在国道建设者和所有者的角度来看,收费有着很正当的理由。
然而,施政之道,贵在平衡。正如有媒体所说的,该不该收费,不仅要考虑国道的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也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不仅要考虑国道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不仅要考虑国道的现状和问题,也要考虑国道的未来和发展。
对于江苏国道收费,网络上批评意见居多,其中既有误解的因素,也有大家发自内心的抵制。道理很简单,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减税降负成为民心所向的背景下,忽然推出国道收费政策,很多群众难以接受。据报道,国道收费的时间尚未确定,收费站开通后,计划对周边老百姓给予优惠或减免等便民措施。此外,收费站运行两年后,政府部门还将对收费情况再进行评估核定。这是个好消息,为后续的政策调整留下了转圜空间,凸显相关部门的审慎态度。
一个还没有落地的收费站,牵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无疑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它提醒相关部门,群众利益无小事,越是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越需要详细调查,反复认证,谨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