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发现集美 | 杏林是个好名字!由来真的和杏树有关?
2023-11-12 19:40 天下集美

文/《觅水厦门》黄坚定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唐朝诗人王涯的这首《春游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时春景: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一夜春风催花开,粉的、红的、白的,满园杏花映照着一江春水;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这是何等迷人的情景啊!这样的诗意所在,曾经就在杏林湾。




01


园博苑里的杏林湾水库

又称集美湖

担负着哺育集美片区的使命

又是九龙江水进入厦门岛的重要枢纽


▲陈艳斌 摄


在古时候,杏林湾所在就是江河交汇口,苎溪之水自石兜潺潺而来,在这里与厦门海汇成一条江,叫银江;在这江边上,传说明代就有一片茂密的杏林。


▲吴景连 摄


《集美区志》记载,明永乐二年,也就是 1404 年,有位名叫周延滨的充军汉子经过此地,立即被眼前的“春江杏花图”所吸引,便决定聚族在此安身立命,开枝散叶,他就是杏林周氏的一世祖。周家村以景为名,所以叫作杏林,雅称杏苑。




02


杏树多子,对于生长条件要求甚少,长成后又浑身是宝,药用和营养价值极高;历来备受文人雅士吹捧,尤其是圣人的青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渔父篇》就记载: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

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图片来源网络


寄托着夫子希冀学生如杏子一样多产而有用的愿景。宋天圣二年(1024 年),孔子 45 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根据庄子所云,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在唐代,皇上为新科进士赐宴时,就选择在宫城外的杏园,其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时人称进士为“杏园客”。唐宣宗时刘沧在《及第后宴曲江》中提道:


及第新春选胜游,

杏园初宴曲江头。


“杏园”指的便是新科进士游宴之地,“杏园游宴”更是唐代文人的雅趣活动之一。再后来,“杏园”便被赋予了庆贺金榜题名的含义;杏苑成为历代学子的圆梦乐园。



村里的杏苑小学,原名杏苑学校,民国十年成立(1921年)。学校创办以后,为确保办学经费,杏林人周文煌在马来西亚安顺设立宗族企业周氏谦泰公司,定期为学校汇款。1925年,杏苑学校就有童子军服、鼓乐队、图书阅览室、体育室等完善配备,师资雄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学……


▲杏苑小学供图




03


▲郭妮妮 摄


再后来,“杏”之名号逐渐滥觞于集美——杏林湾、杏林公社、杏林镇、杏林街道、杏林工业区、杏林区、杏林台商投资区;杏林东西南北路、杏苑路、杏滨路、杏前路;杏林中学、杏南中学、杏西小学、杏北小学、杏东小学……


▲林志杰 摄


遗憾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杏林其实已无半株杏树。好在,爱杏者从来不乏其人。2008 年,占地6.76平方公里、号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园”厦门园博苑,在苎溪末梢的杏林湾水域拔地而起。园设“杏林书院”,有夫子的“杏坛”、亭台楼榭由鲁入闽。



尤其是那全园制高点

独具匠心的核心地标“杏林阁”

屹立湾上,耸天入云

杏林之韵随着延绵不绝的苎溪清泉

滚滚向前,扑向远方!


一草一木皆风景,半山半水亦文章。从昔日的小渔村到厦门跨岛发展第一城,温暖的海风,奔腾的海浪见证着集美的日新月异,也见证着集美人的步履不停,一个又一个改革创新、砥砺前行的集美故事都值得被发现。


《发现集美》将每周为您分享一篇集美故事,与您一起重新发现这座城市,以惊喜、以期待,深爱集美,深爱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园;以拼搏、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创造新的伟业;以走在全市前列的使命担当,在新时代昂扬奋进的洪流中争创新辉煌,向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再出发!


参与方式

投稿邮箱:

jrjmphoto@163.com;

投稿题材:题材不限,可以文章、诗歌、社评、绘画、音视频、摄影等题材,与集美相关都行!

邮件命名:姓名+电话+投稿题材;

一经采用,可获相应稿酬。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节选黄坚定《觅水厦门》
▌海报设计:蔡金燕

▌编辑:章磊 责编:欧阳端凤
▌编审:王德胜 刘德英 终审:王辉腾
▌天下集美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