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日讯(记者 黄奕琳 陈琪燕 孙春燕)11月1日,是第四个厦门企业家日。11月1日上午,2023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会上,柯希平、丁水波、陈成辉、林松华、王鹏程、苏庆灿、黄天财、金张育等8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勇立潮头 勇毅前行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进行主题发言,畅谈企业家精神,建言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共促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会上发布了2023厦门市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及调研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厦门市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约五成,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数九成以上,全市境内上市民营企业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八成,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九成来自民营企业。2022年厦门市民企百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749.55亿元。
当天,还举行了银企授信签约仪式,厦门市工商联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签订了共建厦门民营经济研究院协议。
年营收15.34亿元 入围门槛稳步提高
今年是厦门市连续第三年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调研由厦门市工商联牵头,依托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的相关规则及数据库系统,广泛发动厦门2022年度营收不低于2亿元的民营企业自愿参加,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进行数据分析,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厦门民企百强榜的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15.34亿元,较上年增长34.26%。与上年百强榜单相比,有66家企业再度入围,34家新入围。统计显示,2022年,厦门市民企百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749.55亿元;民企百强纳税总额253.91亿元,较上年增加49.99亿元,增幅24.51%;民企百强员工总数达26.01万人,较上年小幅增长2.74%。
厦门安踏有限公司今年以母公司整体参评,营收507.05亿元,排名榜首,比上年增加357.96亿元,成为自民企百强评选以来首家营收破500亿元的民营企业。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中五大产业 重点产业强链补链
分产业看,服务业作为厦门民营企业百强的主体地位有所巩固。数量上,第一产业1家(减少1家),第二产业40家(减少2家),第三产业59家(增加3家)。
从行业分布看,民企百强涵盖30个行业,增加2个。其中,企业数量前五大行业分别是批发业(33家)、房屋建筑业(9家)、零售业(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家)、商务服务业(5家),行业结构稍有调整,行业集中度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民企百强主营业务涉及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及产业链上环节的企业有59家,成为厦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企业注册地分布看,岛内两区仍是民企百强集中区域,共有63家,其中思明37家继续大幅领先,较上年减少6家。值得一提的是,集美今年新发掘多家大型民企参评,新增入围企业增加7家,所有指标在六区占比均有提升。
抢抓机遇 民企积极“走出去”
随着ESG理念逐渐普及,今年调研增加了企业ESG(指衡量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工作的问题。调研显示,厦门民营企业十分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ESG工作:有27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64家参与了社会捐赠,29家设立ESG领导机构,24家明确ESG工作主管部门,25家制定了ESG专项战略规划或在现有公司战略规划中包含ESG内容,21家公开披露ESG信息。
与此同时,面对西方的“脱钩断链”“去风险”的压力下,厦门市民企百强的国际化脚步更加坚定。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厦门市民营企业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9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有投资项目或承包工程,21家未来三年在“一带一路”沿线有投资意向;另一方面,厦门民企正主动抓住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机遇。调查样本中,25家企业已经开展对RCEP的关注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