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民李先生向海都报报料称
最近一段时间
在泉州市区笋江公园漫步道上
总能看到垂钓者的身影
不少垂钓者不顾危险翻越护栏
到江堤边斜坡上钓鱼
还留下了大量垃圾
既影响江水的卫生
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很“煞”风景
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制止这种不文明行为
不少垂钓者在陡坡上钓鱼,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走访:
垂钓者无视禁令
对危险不以为意
10月30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笋江公园,只见有不少市民在公园内休闲锻炼,在靠近江边的漫步道上,多名垂钓者一字排开,两三米长的鱼竿依靠在桥梁护栏上,二三十米的鱼线垂入江水。
有的垂钓者“一心多用”,一个人就架了五六支鱼竿,饵料、小板凳、背包等工具凌乱地摆放在护栏旁边,使得本就不宽的漫步道更拥挤、更杂乱。
记者沿着笋江公园
漫步道走了一圈儿
粗略一数
就发现了65把钓鱼竿
这些鱼竿的主人或三五成群
或独自垂钓
散落在江边的各个地方
不少垂钓者在等待的过程中,扎堆在一起抽烟、嗑瓜子,这一行为很不雅观。最为危险的当属那些直接跨过护栏,蹲坐在江堤陡坡上垂钓的市民,陡坡下尽是成片的滩涂、淤泥和杂草。
在笋江公园江边的栏杆上记者也看到,“水深危险”“禁止垂钓”的标语随处可见,但是这些在垂钓者的眼里,显然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
“江里钓起来的鱼吃起来很鲜,有时候刚钓起来就有人要买,一般一天可以卖个上百元;有的时候也会把鱼带回家跟朋友一起聚餐。”刘先生说,他家在公园附近,夏季以来,只要天气好的话,他下午时段都会前来垂钓,他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
对于垂钓者无视禁令的行为,记者也随机采访了现场的几位市民。
大多数市民认为钓鱼是一项休闲活动,但要选对地方,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无视规章制度,毕竟公园是公共场所,钓鱼者有时候抛竿不注意,很容易误伤到漫步道上的行人。
市民李先生
“公园里明明竖着‘禁止钓鱼’的提示牌,可他们就是视而不见,钓鱼爱好者应该到正规的垂钓场所进行垂钓活动,在公园垂钓不仅让城市形象大打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园风景和水域生态。”
管理方:
将启动“人防+技防”
从源头上遏制
针对笋江公园江边垂钓现象,记者采访了管养单位泉州市滨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园的湖边、江边都是不允许钓鱼的,他们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巡逻,一旦看见有市民钓鱼,便会上前进行劝阻,但收效甚微。
工作人员
“常常是刚把他们劝离,没过一会儿他们又偷偷溜回来,我们没有执法权,有时感觉也挺无奈的。”
该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管养单位,他们将加大巡视和规劝力度,启动“人防+技防”巡逻模式,人防指建立联勤联动巡逻机制,加强公园巡逻频次,技防是指实行“白+黑”全天候“紧盯”广播模式,希望从源头上遏制公园垂钓行为的产生。
同时,他们也希望垂钓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自觉杜绝在公园垂钓,以免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