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日讯(记者 郑玮玮 通讯员 林子越)民营经济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地处厦漳泉中心结合部的漳州市长泰区,是周边地区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县域之一。长泰区全面落实营商环境“118”机制,持续围绕“1658”强区工程,招才引智、引领创新,打造更高水平产业集群,推动了民营企业成为长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
强化培育“产业链长制+企业家导师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7月,长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年度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是一个以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电子元器件为基础产业,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
链舞长风,推帆逐浪。长泰将“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作为燃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通过全面推行主导产业“链长制”,由区委书记担任总链长,三位区委领导担任三条产业链链长,引导产业上下游、左右链集中集聚、链式发展。
“今年的第三届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围绕‘优环境、聚人才、强科技、建集群’,深化区领导挂钩、驻企特派员等一线帮扶服务,为民营企业打造最优发展环境。”长泰区工信局副局长赖少滨介绍,长泰区通过深化主导产业“链长制”和“企业家导师制”,以链促产、以师引商,延伸拓展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发展,并通过导师传帮带,为民营经济注入新动能。
截至9月份,长泰已集聚三大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5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82.0%;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354.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88.4%,同比增长5.18%,亩均产值达244.73万元。
创新驱动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企业是工业发展的主力军,而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依靠技术创新,长泰区的一批中小企业逐渐迈向专精特新,实现蝶变。
▲东方醒狮科研人员做实验 王文强/摄
专注于研发生产大容量水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东方醒狮储能电池有限公司,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公司的产品能够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除了自身多年的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的加持,也和长泰区政府多年的支持离不开关系。”人事行政经理丁琴说,东方醒狮正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已组建了一支20人的研发团队推动公司产品的开发、设计、应用等研究测试。
长泰率先在全市构建“产学研用”协作平台,建立健全“企业出题、政府审题、院校解题”的合作机制,通过“问题联网、校企联盟、产业联动”等形式,目前与十余所985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全区拥有各类科技研发平台81个,今年来引导企业技改投资16.19亿元,增长56.8%。
创新添活力,聚势向未来。近几年来,长泰涌现出了一大批竞争力强、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2021年至今年9月,长泰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6家,涌现4家“小巨人”企业,1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家“国家重点小巨人”,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家。
“长泰区2020年度研发分段补助占全市23.61%,R&D(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GDP比重达2.26%,连续12年保持全市首位。”长泰区科技局局长李少陵表示,因为资金补助给企业后均会再用于研发投入上,所以补助资金越多也说明长泰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越强。
周到服务从“营商”到“宜商”长泰成民企投资热土
“我们是2016年到长泰设厂,当时整体配套都不完善,外地员工就医、子女就学都很不方便。酒店、服务设施也无法满足接待客户的需求。”福建新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斌向导报记者介绍了刚到长泰建厂时的景象。他说,政府这几年不断把招商引资诚信履约纳入政务建设中,工厂周边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是他在长泰这8年来最深刻的体验之一。
如今,中医院一期的投用为辖区群众和工厂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就医条件和医疗资源;长泰经济开发区1000多名外来工的子女享受到免费的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务工人员无法按时接孩子放学的后顾之忧;长泰辖区内多家高端酒店拔地而起,今年长泰还成立酒店协会,建立行业规范机制,合力为来泰商旅客户打造高品质的旅居体验。
不仅如此,长泰区医院新建工程项目一期也在近期迎来封顶喜讯;中医院二期项目、兴泰小型体育综合体、兴泰托育中心正加速建设中;兴泰幼儿园、兴泰中学三期项目宿舍楼工程已进入最后收尾冲刺阶段、即将交付使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一个个高效建设的民生项目推动着群众幸福“刻度”不断攀升,让营商环境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
▲新峰科技产品一流品质与创新完美结合
在长泰优质的创新创业热土上,“来泰”8年的新峰科技不断发展壮大,连续多年跻身“纳税大户”行列。今年,总投资10亿元的新峰科技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未来将致力于光电光学精密五金配件、光学非球面镜片等配件的研发及生产。陈小斌说:“长泰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长泰本地人也不会排斥外地人,政府也帮了我们很多,有什么需求,打个一个电话,驻企特派员就会马上过来处理。所以我们有扩大生产规模需求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择了继续留在长泰发展。”
近年来,长泰区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积极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驻企特派员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程帮办、代办、联办、陪办,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企业破解难题。
“因为我们企业属于盘活旧地,所以建员工宿舍的时候,就遇到了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把困难告诉驻企特派员,他马上积极帮忙协调,推动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企业也得以快速投产产生收益。”福建特能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松根告诉导报记者,2019年到长泰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就感受到长泰区周到的服务,办理注册时有专职工作人员一对一跟踪指导,甚至连厂房基建,相关部门也帮忙对接长泰本地建设施工单位,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23年度漳州市首批技改资金约为2700万元,其中,长泰区申报金额约为1600万元,占比约为60%。”赖少滨表示,今年以来,35名特派员在56家企业专职驻企,有效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申报、融资筹资等问题193个。如今在长泰,“有困难就找特派员”已成为了企业家们的共识。
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在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下,长泰已形成极具特色与优势的宜商环境,长泰区的民营经济也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