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南平
标题图
祝贺!浦城县新增6个市级非遗项目
2023-10-31 16:01 浦城新闻、浦城县文化馆

10月26日,经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139号文公布,浦城县“丹桂花茶窨制技艺”“浦城(祝桐君)古琴制作技艺”“浦城中医药蛇伤防治”“丹桂茶(木樨茶)礼俗”“真德秀家训”“章氏家训”等6个项目列入南平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至此,浦城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一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1项。



丹桂茶窨制技艺

丹桂茶窨制技艺是以浦城特有丹桂为原材料,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作茶坯,按一定比例科学调配,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窨制成为具有桂花香气的丹桂花茶。

浦城县生产的丹桂红茶外形紧细有毫,条索匀整,内质香气浓郁持久,桂花香明显,具淡淡的蜜糖香,汤色金黄、滋味酵爽、冷汤香浓持久、耐久贮等特点。既保留桂花的甜润、馥郁香韵,又保留了桂花中大量水溶性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元素,成为茶中之珍品,具有一泡清、二泡浓、三四泡后香犹存的美誉。



浦城(桐君古琴制作技艺


浦城县祝桐君古琴制作技艺传承者,以手工方式依据祝桐君所著的《与古斋琴谱》的斫琴法度制作古琴,如此法所斫制的古琴有别于其他古琴的制作,从琴的形制到腹槽的设计,再到漆工艺的施工,都能体现出祝桐君古琴制作技艺与众不同的价值。

祝桐君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与古斋琴谱》,也留下了古琴实物。2019年,祝桐君古琴制作技艺被列为浦城县第二批县级非遗项目后,有越来越多的斫琴爱好者跟随该项目非遗传承人学艺。



浦城中医药蛇伤防治


浦城县境内群山连绵,河溪纵横,森林茂密,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极宜各种蛇虫及中药材的生长。长期生活于山区的人们,特别是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受各种毒蛇伤害,往往危及生命健康。

中医中草药治疗蛇伤以治疗方式灵活多样、价格低廉为特点,能有效迅速控制症状,减少致残致死率。浦城中医药蛇伤防治技术源于浦城县濠村乡,民间青草药医生潘招子博采众方,寻得对抗蛇毒良方,百年间已传承六代,蛇伤治疗之精妙由民间引入医院,医者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各类蛇伤患者数以万计。



浦城丹桂茶(木樨茶)礼俗

丹桂,浦城人叫“木樨”,是浦城人民心中的花,是浦城人民情感的对象、文化的象征、精神的依恋。木樨茶礼俗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木樨茶的制作工艺;二是木樨茶的初茶仪式;三是木樨茶的待客习俗;四是木樨茶的冲泡礼仪。

自古以来,木樨就与浦城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此衍生出与浦城人息息相关的木樨茶礼俗。清梁恭辰在《蜜浸》中记载:“浦俗嫁女必用蜜浸果品,以多为贵,至少亦须数百瓶……婿家往往蜜浸之精粗,卜来妇之吉祥与否。”“浦城大小燕集,以及新正(正月)数客,新宾登门,无不需此。”客来敬(木樨)茶,以茶示敬,以茶为礼,与吉祥、友善相连,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民间习俗。



真德秀家训


真德秀家训是浦城真德秀(1178- 1235)订立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训的出现,家教的形成,更多展现的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它以一种隐性形态存在,在家庭成员间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体现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习性和风气,这是社会安宁稳定的基础。

真氏族人理解家训家教的重要性,几百年来潜心研究和传承,真德秀家训为后人提供了立世规范和育人指南,为宗族的发展和繁衍给予了务实和谐的期待。随着家训的流行、社会的认同,家族道德基础得到深层次的夯实,真德秀家训进一步增强了家族的自律行为,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安宁。



章仔钧家训


章仔钧家训是浦城人章仔钧(868-941)订立的。章仔钧家训是中国十大家训之一,2015年9月29日,在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部网站,向全国发布章仔钧家训。章仔钧家训是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一部学术名著。

章仔钧家训至今已流传1200多年。五代状元章仔钧孙章文谷撰有《浦城章氏家乘序》,开始修撰宗谱,在宗谱中就刊载《仔钧公家训》。北宋嘉祐(1056-1063)间,仔钧六世孙编修《章氏庆系图》,其后,累修不缀,都把章仔钧家训放在显著位置。民国8年(1919)出版的章贻贤编撰的《章氏会谱》中载,“家训为太傅公垂诫,凡属子姓。皆当恪守。”

2004年12月,成立浦城章仔钧练夫人研究会以后,将宣传践行《仔钧公家训》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全方位的宣传、诵读,使全族家喻户晓。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