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2023年9月
NO.109
封面
目录
独家阅读
“闽人智慧”创造闽茶辉煌
策划_《茶道》编辑部
18万年前,福建中部的三明就有原始人类出现,到了西晋后多次中原汉族南迁,使得福建境内人口成倍增加。虽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在这片热土上闽人生生不息,历代名流辈出,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闪光的思想、先进的发明、非凡的创造,闽人的智慧在茶领域更显芬芳扑鼻: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在闽人手中问世,改变了世界茶叶的格局;育种、栽培、制茶等技术创新为中华茶业的发展贡献了福建智慧;
做产业闽人也是一把好手,不论历史还是现当代,福建诞生了最有影响力的茶业商帮,历史上曾经有两个首富都是经营茶叶的福建人,如今茶业版图中,闽商遍及九州,福建品牌茶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首屈一指;
茶器与品饮方式的创新与推广,也是闽人智慧的集中展现,它把简单的喝茶演绎成文化和艺术,并深刻影响了英国下午茶、日本茶道、韩国茶礼……
在祖国的东南方,福建以它独特的人文底蕴而享誉海内外,更因为这片独特的叶子而香飘全球。
“茗星”璀璨,闽茶骄傲
文_杨巍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这是千年前的北宋,苏辙在与兄苏轼唱和的诗中深情讴歌道。那时,产于闽北的建茶可谓宋代“国茶”。不仅赚足了文人雅士的笔墨,爱茶热爱艺术的宋徽宗也为它著书。
唐煎,宋点,明清泡。任朝代更迭、饮茶方式递嬗,制茶对于福建人来说,是手艺,更是生计。
明代以来,散茶及相伴而生的瀹泡茶大行其道。福建人在种茶制茶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并善于求新求变。
凭借勤劳与智慧,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在他们手中相继问世,占据了中国茶类的“半壁江山”,“茗星”更是“星光璀璨”。为中国茶添香增彩,也是闻“茗”世界的顶流。直至今天,茶市上许多“爆款”茶品也皆由闽人创制。
福建人,创造了茶的更多可能
文_柳南
不止于制茶,灿若繁星的茶树良种,整株压条、短穗扦插等无性繁育方式,梯田茶园、石座茶园、茶叶机械……从一片树叶,到一枚茶叶,闽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海上茶路、富豪与百年字号
文_陈勇光
福建茶业在近当代的快速发展,港口贸易是重要的前提。当海上贸易日渐繁荣,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需要更香的茶、更好的器,催生了茶叶制作工艺的创新、茶器窑口的兴盛、并使工夫茶的冲泡法大行其道。
“八山一水一分田”闽地地貌,造就了闽茶的地理优势,而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等纵横发达的河流体系,延伸到福州港、月港、厦门港、泉州港、宁德港等等出海通道,成就了爱拼、冒险的闽茶商的商业版图与辉煌,最终引发了闽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海上茶路,使千百年来,借茶营生的大小商贩,可以放大他们的理想,商海弄潮,回馈巨大亦无比艰险,往往于生死之际得以成功。回溯过往,闽地茶商与知名茶号有过不少传奇。
新茶业商帮的崛起
文_大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中华民族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从百废待兴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可见可喜的变化就发生在每一位国人的身边,茶产业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洗礼蝶变。
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辉煌,不再一句口号。2004年中国成为全球茶产量第一大国,2006年又成为茶消费第一大国,并一直保持至今。2022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3395.27亿元,线上交易总额突破330亿元。另外,2022年我国茶叶出口至12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20.82亿美元。
在中国茶业版图上,福建茶产业与福建茶帮创造了其他省份难以企及的辉煌,除了福建人一贯的勤奋刻苦、敢拼敢干,还要有“会拼”“善拼”的商业头脑,茶香隽永间无不彰显着闽商的智慧。
福建人,演绎茶的无限价值
文_闻彦
福建,自古便是孕育名茶的一方沃土。从一片叶子到一盏茶汤,从舌尖味蕾到生活方式,福建人延续着对世界特有的感知方式。一千六百多年里,当茶叶与茶器清脆地碰撞,沸水瀹润茶的二次生命,从小在各种茶香中长大的福建人,也传延了八闽之地的茶文化与闽人智慧。
工夫茶里融智慧,为茶造器修智慧,品茗悟道藏智慧,飘洋过海传智慧……这些智慧的种子,随着迁徙与流变,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生根发芽,参与筑造了世界人民舌尖与嗅觉的非凡史诗。
习茶
泡茶等花开——
“织茶为花”的工艺造型茶
文/图_闻彦
它,是茶叶里的“显眼包”,冲泡后能绽放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曾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外宾。这朵“黄山绿牡丹”,你听说过吗?
今年8月8日,它的发明者、茶叶专家汪芳生骤然辞世。斯人已去,茶香长存。汪老把毕生都奉献给了家乡的茶产业,茶叶专家谈家桢、张天福等称他发明的康艺(工艺)名茶为“世界之最”。其实,会在水中“开花”的茶,不止这朵“绿牡丹”……
物语
心有天地,席纳百川——
茶席“手伴”尽显雅趣
文/图_朵朵
茶席上的美学,这几年很是吸睛,也吸引了众多茶友们的目光。茶与器的碰撞,一直是中国人茶生活的基本载体。再往深处去,意趣生动些的还有瓶花,美石,雅玩。无论是三五好友品茗赏器,还是自斟自饮,清供于室,皆长养身心,令人心静惬意。
幽赏
十里江湾:一半在野,一半在茶
文/图_朵朵
记忆中,去年这个季节,有一段难忘的相聚,是在闽江畔的十里江湾。那日,是恰到好处的天气,孩子们交给老师,在泛着涟漪的江面上开心地划着浆板。而我们享受着温暖的炉火与光影,以及清爽可口的食物。
在水之湄,佳茗相伴,只消一抬眸,便能看见朋友们动人的笑脸,这样的户外茶聚,显然十分有风味。我们从午后开始,一直喝到入了夜,才依依不舍收拾茶摊互相道别。
茗人坊
以漆饰壶,探索壶饰的更多可能
—— 刘海波和他的漆壶
文_晏楠
80后的刘海波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有不变的闽南人乡音。2014年到景德镇,2015年做器物工作室到现在,拥有器物集合品牌“四闲堂”,和合伙人一同经营原创器物品牌“半斋造物”和“积山堂”。
今年3月份开始,刘海波陆续在朋友圈更新自己作品。最初只零零散散,从6月份开始,开始密集输出。
在已经烧制好的壶身上,用大漆饰以纹理和图案。这些壶似乎都见过,却好像又全然不同。很难用已经有的经验去定义他的这种表达。
每把壶好像都穿上了一件量身定制的外衣,一把把壶的上新,像是在欣赏一场壶的高定时装秀。每一把壶都有专属的名字,且都风格独特。
问茶
漳州茶尘梦影录
文/图_柳南
漳州,也是一座泡在茶里的城市。
泡茶,话仙,人们惬意地慢活。但,这样的慢,并非是散漫。恰恰相反,他们的“慢”是忙里偷闲,给急管繁弦的生活留白:“事无大小,先来呷茶”。
生活在这座海滨城市的人们,似乎骨子里天生就有冒险开拓精神。他们向海而生,乘风挂帆,贩东西二洋,展开与西方殖民者海上贸易的博弈,成就了月港这一大航海时代的国际商港。
也正是从这处形如偃月的港口,茶叶、瓷器、丝绸、砂糖、水果等运往全球47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香料、象牙及来自拉美、日本的白银如潮水般流入中国。银光香尘里,编织着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海上繁华梦。
将进茶
茶客也爱“点秋香”
文/图_淅南乙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流传已久。
其实,不光风流倜傥的大才子爱点,茶客也爱点。不过,此“秋香”不是倾城倾国倾心的美人儿,而是馥郁绵长的秋茶。
秋茶不仅香,还甜、醇。君不见,俗谚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秋光潋滟,在秋茶的芳香甘醇里,是秋的丰硕与诗意。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