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日前发布,强调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让闽台人员往来更加便捷,贸易投资更加顺畅,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中秋节,是两岸都很重视的传统佳节。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家“合”万事兴》,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走近在福建生活工作的台湾同胞,听听他们对“合”的向往,对家的牵挂。
今天一起来听听
台青许桂荣的故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来自台湾彰化的许桂荣博士,致力于研究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七年时光,他已经成为一个新平潭人。今年中秋,他把过节也搬到了工作基地。
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是福建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当初,台湾的张光植教授发掘完大坌坑遗址后,来到福建博物院参观壳丘头出土的文物,看到陶器上的纹饰,发现跟(台湾)大坌坑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非常类似,于是大胆推测: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应该不是台湾,而是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
根据许桂荣介绍,这样的推测一直到2020年5月15日,通过抽取福建漳平出土头盖骨的DNA进行基因组数据比对发现,这个8400年前的头盖骨的基因组数据,和南岛语族的基因组数据一致;同时,跟台湾的少数民族阿美族、泰雅族基因组数据相似度高达70%以上。也就是说,在没有文字之前的史前时代,两岸就已经是同根同源。
许桂荣希望,能在平潭的壳丘头遗址群挖掘到骨骸,如果也和南岛语族的基因数据一致,就可以确定平潭是南岛语族的祖先出海的跳板之一。
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开展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和开发利用”。许桂荣说:“南岛语族的研究,在中国向海一方的文明起源、传播做了深入的探讨,通过研究的过程,我们更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