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GrainBuds 小满,作者故乡与世界
人生最好是“小满”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小满工作室
“家家户户下南洋,十户人家九户侨”
有一种行囊叫记忆里的味道
装载着远隔重洋的万里相思
寄托着客居他乡的绵长乡愁
坐上这趟“食”光列车
开往我们的目的地——家
2020年,一部翻拍自2008年新加坡媒体集团同名台庆大剧的电视剧《小娘惹》热度空前,月娘一生不屈不挠的奋斗故事令不少电视机前的观众落下了“小珍珠”。感人的时代光影背后,率先出圈的却并非陷入爱恨纠葛的男女主角,而是剧中玲琅满目的“娘惹菜”。纷繁的菜目令无数观众口水直流,被诸多网友戏称为“《舌尖上的小娘惹》”。
图:电视剧《小娘惹》/来源网络
全剧开头,黄家的“长桌宴”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桌宴在峇峇话中念做“Tok Panjang”,“Tok”其实是福建方言中“桌子”的意思,“Panjang”则为马来语,意为“长”。剧中的另一个场景里,老板指着陶瓷盖盅告诉洋介,这是一个盛汤圆的器皿,名为“Kancheng”。“Kancheng”一词源于闽南语的“感情”,“新郎送盖盅,新娘有盖盅,盖盅有汤圆,一人吃一半,感情不会散。”寓意着感情的甜蜜长久,恩爱白头。
图:电视剧《小娘惹》黄家长桌宴/来源网络
“《舌尖上的小娘惹》”宛如一个文化的时空胶囊,用日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一碗一筷,在姜蒜、肉桂和班兰叶中让今天的观众嗅到了过去的真实气味。在日常饮食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里,咀嚼出唇齿间香气四溢的文化交合,感知到来自故乡遥远而美好的声声祝福,也迅速掀起了电视剧外内地观众对于远居东南亚一带土生华人文化的关注和热潮。
图:晋江娘惹文化节/来源网络
在有着“南洋华侨博物馆”之称的晋江梧林村,随着第二届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的打造,梧林“意南洋”之风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大家纷纷来此当一天的“小娘惹”,品一口让陈老太太念念不忘的“虾米糯米卷(RempahUdang)”,感受馥郁扑鼻的浓浓椰香;再来一块女佣阿桃最喜欢的“红龟粿(Angku)”,色彩缤纷而又香甜浓郁。
图:梧林村夜景/刘翼摄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梧林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该数据已远超3年前梧林预计的2023年游客量达到40万人次的目标。今年7月,梧林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娘惹文化在新时代的晋江寻回了自己的“根”。一如《小娘惹》剧中黄家族宅牌匾上的“追远”二字,娘惹饮食文化中满是对祖先的追思与怀念。娘惹文化传承坚守的一抹乡愁,是许多长眠他乡土地里的先人在飘渺大海中掷下石子激荡起的涟漪,尽管微小,终归会走向根的方向,也带着另一片土地的友好。
记忆中的“古早味”
图:安海土笋冻摊贩/晋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闽南,“古早味”一词被人们用来形容古旧的味道,或“怀念的味道”,一碗“古早味”往往触及着晋江侨胞内心深处的柔软:清澈的石花膏、滑口的海蛎煎、黏糊糊的番仔豆、Q弹的鲨鱼皮冻,每一种口感都解锁着一寸光阴的故事。
图:猪肉粕/晋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选用优质的五花肉,去除多余的油花,切成厚薄相同的肉条,炸至金黄酥脆,再配以五香、蒜香、胡椒、辣椒分别均匀地扑撒,看似寻常的烹饪背后是百年的匠心独运:肉粕制作的真正核心,是摒弃科技的柴火和纯手工制作——恰到好处的火候,才能锁住五花肉本身的肉香。
图:猪肉粕制作/晋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通过现代技术封存的肉粕,它的销售市场已经走出闽南,拓展到全国,甚至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更获得了“晋江伴手礼”等荣誉称号。如今,肉粕这种儿时打牙祭的小零食完成了它的华丽转身,渐渐成为晋江地方特色美食,承载着几代人的故事和情怀。
图:猪肉粕/图源网络
2016年12月,安海土笋冻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颁奖暨展示品鉴会上获“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承载着闽南先民的生活智慧,土笋冻一步步传播与发扬,成为海外侨胞难以忘怀的独特美食。“珍视尊重”,是晋江滩涂上“古早”美味永久存留的奥秘。土笋冻,作为闽南古早味中的代表之一,学名为“星虫”的它,常常因外形粗陋黑褐令外地人难以接受。事实上,其貌不扬的“土笋”背后还有一段英雄史诗。
图:土笋冻/晋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传,土笋冻的开山鼻祖是民族英雄郑成功。1661年,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之际,军队一度出现粮草不足的困境。然而郑家军纪律严明,宁愿自谋生路,也不愿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资助,将士们只好到驻军所在的海滩挖土笋熬汤果腹。郑成功知道此事后,不忍心让将士们费尽周折地为自己温热土笋汤,端起冰凉的土笋汤一饮而尽。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冷的土笋汤居然比热的土笋汤味道更加鲜美。后来,土笋汤经改良做成了土笋冻,逐渐走出闽南,远销东南亚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成为安海的标志之一。
图:闽南面线/图源网络
图:晋江市深沪镇/刘翼摄
作为闽南渔港重镇的深沪镇,港宽水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闽南沿海渔获的集散地之一,各种鱼鲜海货的加工制作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闽南“古早味”,使得这座古老的小镇成为侨胞们记忆里独树一帜的存在。
图:晋江市深沪镇/刘翼摄
漂洋过海来看你
“为你我用了半生的积蓄,飘洋过海的来看你。”华人音乐教父李宗盛的歌声曾在无数缠绵悱恻的夜晚温暖过无数漂泊在外的侨胞。闽南有句老话:“游子可以漂泊,但胃却是有祖籍地的。”如今,一批批带着海外游子魂牵梦萦“乡愁味道”的国产预包装食品正方便快捷地“飘洋过海”,来到远在异乡的“你”的碗里。
图:盼盼预制菜/图源网络
图:五店市枪楼/刘翼摄
图:古街里,晋江老人手中的“古早味”/晋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推荐阅读
来源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小满工作室
编辑 | 李宇凌
审核 | 陈文经 张镇业 朱亚雯
广告合作:186 9566 1177
185 5896 3518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