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18日讯(记者 吴舒远 通讯员 赖婷 吴娟 罗思婧)9月15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集美大学联合主办,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福建省高校社科人文基地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潘新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国家文旅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基地主任卜键等50余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潮添致表示,学校的发展历史及“工、海”办学特色,并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召开本次论坛,对进一步推进集美大学“海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以此论坛为契机,汇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推进学校海洋文化建设及学科发展,主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与智力支持。
潘新春介绍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成果、我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核心技术发展等内容,指出要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上着力,梳理、总结、提炼中国海洋治理理论;从提高海洋文化服务水平上着力,推动我国海洋文化设施建设;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及多层次人民对话上着力,深入开展全球海洋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海洋故事,形成中国海洋精神,使海洋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源泉。
高艳从历史沿革、组织架构、科研工作、研究成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的重要作用,并希望本次论坛为海洋文化研究学者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海洋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据悉,论坛期间,卜键、林坚、马自力、苏文菁、蔡丰明、阎根齐、王元林等著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东北海疆历史与现实的人文观照》《海洋复杂系统与海洋管理哲学问题》《关于中华文明的类型与文学风貌多元一体的思考》《中国海洋族群的融合与形成》《从鱼盐之利到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国海洋观的发展与演变》《更路簿研究五十年》《广东海洋文化与海上丝路的丰富内涵》等主旨报告。报告主题丰富、观点精辟,为大会注入前沿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的四场分论坛围绕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成就、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海洋文学艺术影视及其文化产业发展、海洋文化发展与人才培养等多个主题,全面深入地研讨了当代海洋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