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三明
标题图
三明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11位与会代表发言→
2023-09-06 15:35 三明日报
9月5日,
三明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
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
全力推动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地落实、
民营经济高质高效发展。


会上,民营企业家代表姚弓善、曾土儿、陈子昂、李永、陈宏鑫、章旭升、郑逢源以及市直属商会会长代表程聪、叶德福、兰明英、朱庆添分别作交流发言。发言内容摘登如下: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


福建华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弓善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福清来到三明创业,2004年创建了福建华盛集团。公司秉承“客户至上、安全至上、品质至上、创新至上”的经营宗旨,已发展成为集食品加工生产出口、房地产开发、商业贸易、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多元化的集团企业。集团旗下食品生产企业创建了“山明溪流鳗”福建品牌及“澳盛肴”进口牛肉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至今已出口创汇6亿多美元。集团旗下地产公司在三明市内打造多个“康城”系列品牌楼盘,开发面积60多万平方米。福建华盛集团根植于三明,发展于三明,4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鼎力帮助与关爱下,企业正朝着健康、持续、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作为三明的民营企业,对三明经济发展怀有深厚的感情,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大力扶持本地优势特色产业与企业,构建三明自有、特色品牌。二是及时保障地产在建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企业保交楼提供保障。



找准发展定位 抓实产业支撑


福建省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土儿


从2005年初涉白炭黑行业,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已一跃成为全省同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产能与品牌位列全国前茅,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统计,三明市白炭黑获批产能已达1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一半左右,但在目前白炭黑的应用中,高端系列产品仍是以德国赢创、法国索尔维和美国 PPG 为主导,因此在“双循环”大背景下,更加凸显出生产研发相应国产替代产品的紧迫性。因此我提3点建议: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将硅化工产业列入市培育发展的重点产业,给予全力支持。二是支持上下游产业拓展。整合现有石英矿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在煤炭方面,推进政府层面的介入,出台相关政策,与市内相关煤业企业建立新型合作模式,制度化解决燃煤的保供稳价机制;在酸碱方面,鼓励支持酸碱原料的生产、销售、储藏等相关企业落地三明,降低大宗原料成本。三是丰富产学研对接形式,除原有政府帮助对接牵线高校院所方式外,将企业自身已在对接合作的科研院校提格为政府主导,三方共建的方式。



要素融合拉动 推动产业链发展


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永


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 GMP制药企业,同时也是福建省头部合同生产型(CMO)制药企业。听完本次会议传达的有关精神,我们感到倍受鼓舞、倍增信心。下一步,我公司将抢抓政策机遇,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打造符合三明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和生态圈。借本次会议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是加大生物医药专业园区扶持,做强平台。对标国内及省内生物医药集聚区域政策,加大对市里现有的生物医药集聚园区软硬件配套帮扶力度,推动新一代高品质药品落户三明。二是增加国际国内头部药企合作,做强渠道。加强与大型国企洽谈合作,推动对接资源互补型合作,打造“研发在外地、生产在三明”的发展模式,并参照有关政策,帮扶强化企业拓展海外渠道。三是加快发展差异化中药材产业,做强特色。依托新政策机遇,争创一批全过程可追溯的国家级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帮扶本市已经具备良好科研和产业基础的企业,优先合作做强。



延伸产业链条 加大扶持力度


福建顺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逢源


2011年响应政府号召,沿海企业逐步向内地转移,福建顺源纺织有限公司已走过12个年头,旗下已拥有4家纺织企业,去年顺源系列共实现产值45亿元,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十家百亿产值龙头培育企业之一,被工信部表彰为工业企业上云典型案例,被省工信厅授予多项智能化工厂荣誉,公司有多个车间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数字化纺纱车间。目前国际国内工业形势不容乐观,纺织行业比较艰难,尤溪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让我们实现了平稳过渡。在此我提三点建议:一是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支持纺织业发展,尤其是纺织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在三明建立健全完整产业链, 从原料到服装,节省产业链内的运输费用,把各环节的企业留住三明,避免优质企业外流,税收外流。二是加大人才的培养和留住人才的力度,多与高校研究所联系,为企业定向培养大中专生,解决企业的人才紧缺的问题。三是出台政策鼓励工业企业与新能源发电公司及储能公司直接形成购电及储能合作,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强化要素保障 创优营商环境


福建科宏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子昂


2008 年10月,作为福建省首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我和科研团队从广东到三明永安,并创办福建科宏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5年来,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食品饮料、日用化学品、医药健康等领域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特别是主产品三氯蔗糖,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当前,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园区供气问题,能够给予园区企业供气优惠政策。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感受到三明在挖掘成本洼地、突破企业发展瓶颈、打造人才高地、构筑兴业福地等方面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同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三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希望借助这次振兴“民营经济31条”的东风,从政策、融资、审批、人才、基础配套等方面给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三明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赋能青年人才成长 为企业发展蓄动能


三明市青年明商联合会会长、

闽晟集团城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德福


闽晟集团有限公司在建筑行业深耕多年,上年度产值达23亿元,现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27项资质,是全市仅有的三家特级企业之一。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文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民营企业更加坚定了坚守主业、做强事业的决心。借此机会,就青年企业家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政府能整合资源,为青年企业家在金融、法律、人才培训、产学研转化等方面提供渠道及支持,帮助青年企业家提升素质、寻找商机,链接资源,助力企业发展;二是制定利于三明市建筑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创造条件鼓励建筑业企业发展壮大;扶持建筑业企业信用提升,在柔性执法、评先评优、示范观摩工地、创建优质工程等方面予以本市企业倾斜;提升企业向外拓展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三明市建筑业企业承接市内外业务,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落实惠企政策 增强发展新动能


明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裁

陈宏鑫


明一乳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92 项国家专利,13 项发明专利,自2016年落户建宁县至今,打造了集奶牛畜牧养殖、乳制品生产加工和牧场旅游观光的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近期国家发布了多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让企业家们看到了积极的信号,相信接下来会有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我分享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一是确保发布政策的稳定性,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大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贷款渠道相对单一,希望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三是推动发展区域农产品、文旅品牌。以政府主导来推动地方农、旅品牌的发展,同时引入全国头部IP一同来推广三明本地的红色文化、旅游、农产品等。四是引导地方产业升级转型。结合三明本地优势,引导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更多高精技术、食品深加工企业。



开拓广阔市场 实现资源互补


三明市客家商会会长、

三明市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兰明英


三明市客家商会成立于2011年,商会划分为10个分会,会员企业主要涉及机械制造与化工、建筑与工程类、贸易物流类、信息科技类、餐饮酒店娱乐、汽车、设备能源环保等15个行业,商会荣获福建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商会组织、全国“四好”商会。三明市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生产矿山机械、挖机配件等八大系列多个品种零部件。近期,企业家们热议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举措,倍受鼓舞,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是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展新客户,抢占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逐步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国企与民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三明国企与民企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享、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三明国企、民企市场竞争力。



坚持绿色先行 传统产业闯新路


福建金牛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旭升


金牛水泥始创于2005年,是一家以生产水泥为主的大型民营集团企业,拥有7家水泥生产企业、7 家混凝土公司及3家环保科技公司,水泥年产能1000万吨,位居三明第一、 全省第三。公司始终将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作为工作重点,积极进行“绿色工厂”建设,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均评为省级“绿色工厂”,其中将乐金牛荣获三明市“十大环保企业”,金牛水泥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当前,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市场需求大幅下滑,水泥价格、销量急剧下降,希望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传统水泥企业支持,并协调推进以下问题:一是促进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向上呼吁,扩大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优惠政策覆盖面,推进闽江航运,降低物流成本。二是简化市内矿山报批办证手续,加强企业原料保障,对涉矿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为本地企业开设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 破解发展难题


三明市闽东商会会长、

三明市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 聪


三明市闽东商会(三明市宁德商会)成立于2005年,现有会员企业128家。三明市将乐企业商会成立于2022年,目前共有会员企业105家。福建省三明市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前身始创于1953年,是省、市的重点骨干企业,在扶贫助困、光彩事业等方面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商会遇到如下困难希望得以解决:闽东商会与福建国能矿业公司合资建设办公楼,因国能矿业擅自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导致大楼无法办理产权证并交付使用;新冠疫情发生后,商会融资 600多万元组织投入口罩生产,现库存还有600多万个,为此向区政府及市相关部门申请机器设备疫情防控补贴尚未得到解决。对公路施工企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民营企业承接项目比例低,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加之企业效益下降经营困难,建议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留出一定比例的份额给三明市重点民营公路施工企业,建议工程造价2000万元以下的公路项目,让考核分A级及以上的企业在次年三明市交通建设项目投标中进行加分奖励。



出新措解难题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三明市工商联主席、

三明市兴化商会会长、福建天元集团董事长

朱庆添


三明市兴化商会成立于2004年,现有会员企业543家,会员企业经营领域涉及餐饮服务、机械制造等33个行业,经济规模总量达2300亿元。近两年,商会新增投资和招商引资额36亿元,商会及其会员企业累计捐款捐物超460万元。2022年,商会荣获全国工商联授予的“全国四好商会”荣誉称号。近期,中央、省出台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市委、市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助推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对民营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梳理,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企业家安心经营谋发展;二是以招商引资之初心服务好现有企业,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让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惠及本土企业,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