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楼混凝土结构最后浇筑封顶。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31日讯(记者 施辰静 通讯员 元滢洁)8月31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厦门翔安机场航站楼(主楼+指廊)混凝土主体结构完工、北停车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当天同时开始首批钢结构屋盖的吊装工作。这标志着厦门翔安机场工程建设取得又一阶段性胜利,比预期进度目标提早了一个月,为接下来航站楼工程转入钢结构屋盖及外立面幕墙大面积施工阶段奠定了有利基础。
今日开始进行航站楼首批屋盖钢支撑柱吊装。
航站楼工程是厦门翔安机场工程的核心工程,本期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包含1座主楼,4条指廊,77座登机桥与之相连,主楼混凝土结构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屋盖钢结构采用空间网架结构体系。据了解,根据工期计划,航站楼工程将于2024年5月完成钢结构施工、同年年底完成幕墙及屋面施工。
北停车楼项目位于航站楼前方,属于厦门翔安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一部分。综合交通枢纽还包括交通中心、旅客过夜用房、南停车楼等多个建设内容,衔接包括轨道交通、长短途巴士、市政公交等各人方向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及交通服务设施,通过不同标高楼层实现立体换乘、无缝衔接,保证旅客和工作人员从航站楼通过交通中心换乘任何交通工具的最远距离不超过170 米,达到国内同等规模机场的先进水平。
厦门翔安机场属于全球少有的海岛型机场,为应对工程的复杂地质条件和大规模工程需求,市机场片区指挥部会同翔业集团,以智慧工地、BIM技术为手段,创新构建“三大智囊平台”,有效提升机场建设管理精度、运营效率和工程安全。
据悉,在接下来的航站楼钢结构屋盖及外立面幕墙大面积施工阶段,项目将加大科技赋能力量,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如大面积钢结构房中房逆作施工技术、超大面积光伏屋面与金属屋面、采光天窗交叉吊装技术等,施工过程中还将加入移动式高精度测量机器人、抹灰和涂料腻子机器人等市面主流机器人的应用,高效赋能项目建设。
“建设过程中,我们自主研发了新型组合式捶打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为国内首创。”承建航站区指廊工程的中建三局二标段项目执行经理聂园园介绍,“后续我们还将采用国内首个在机场指廊混凝土屋面设置超大面积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的技术,投用后可为航站楼提供约10%的电力。”
翔业集团旗下兆翔机场建设公司航站区一标段(航站楼主楼)项目经理姚晓之也表示,厦门翔安机场航站楼的大型钢屋盖结构工程将在全国航站楼中首次引入全生命周期安全监测技术,在金属屋面的抗风揭实验方面也将研发一些新的技术应用。
厦门翔安机场工程分三期建设,计划2026年通航,本期可满足飞机起降38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的使用需求。
相关链接:
开工以来翔安机场几大施工节点:
2022年1月4日厦门翔安机场项目全面开工;
2022年12月25日,飞行区场道工程进场施工;
2023年8月31日,航站楼(主楼+指廊)混凝土主体结构完工、北停车楼主体结构封顶;
2024年5月,航站楼钢结构完工;
2024年12月,航站楼屋面系统和幕墙完工;
2025年12月,基本建成;
2026年3月,基本具备校飞条件;
2026年12月,实现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