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不少人
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
为了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许多玩家选择当“人民币玩家”
甚至有小朋友
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
用家长手机进行游戏充值
日前
大田县一小朋友
在游戏内充值了数千元
所幸民警及时相助
帮家长挽回部分损失
↓↓↓
8月2日上午,辖区群众陈大哥为大田县公安局建设派出所送来了一面写有“尽职尽责 为民解忧”的锦旗,向民辅警们帮自己追回游戏充值款表示感谢。
7月12日晚,辖区群众陈大哥来到建设派出所报警,称发现自己微信余额少了近5000元,担心遇到网络诈骗,希望民警能帮忙找回。
“别着急别着急,我帮你看看。”接警后,民警一边安抚陈大哥的情绪,一边进行了解核查。通过查看陈大哥手机微信余额交易明细,民警发现有几笔资金转向某款游戏。
“陈大哥,您家有小朋友玩游戏吗?”“我孙子会用我手机玩游戏......”陈大哥无奈地说道“那可怎么办?能退回来吗?”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充值游戏,可与平台沟通协商退款,有很大几率是可以申诉退回来的,我试着帮您申请一下。”民警立即了解该游戏退款相关条件,联系游戏客服说明情况。
在客服的指导下,民警帮助陈大哥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退款申请,并按照相关程序及要求,提供交易流水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申诉。
经民警与游戏客服反复沟通协调,12天后,民警成功为陈大哥挽回了3500余元损失。“吴警官,感谢你的帮助,钱真的能退回来!”收到退款时,陈大哥激动不已,并在第一时间致电民警表示感谢。
事后,民警还对陈大哥的孙子进行了耐心地教育,同时帮助陈大哥修改了微信密码,并叮嘱陈大哥保管好手机和网络支付密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警方提示
未成年孩子对事物缺乏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的监管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家长要严密设置、看管好手机锁屏和支付密码,防止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