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宜清赏插花?
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开宗明义:
“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
宏道流清操体《五叶松•本胜手》
近日,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举办。
首期宏道流学习班共有18位,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既有已经在花道艺术行业有多年研修教学经验的前辈花艺家,也有零基础的年轻学生,能令不同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的18个学生相遇在上海,共同学习7天的机缘,就是宏道流,这个历经280年,传承8代,以袁宏道的《瓶史》为美学范本,建立完整花道艺术体系的花道流派。
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开班合影
宏道流“回家”
所有热爱或感兴趣传统艺术的中国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一刻,接触过袁宏道在明万历时期写下的《瓶史》。更多的人,只要进入中国插花或日本花道的学习中,都能了解到《瓶史》对中国和日本插花艺术的影响,甚至听说过“宏道流”的名号。
虽然,并没有留下任何绘画让我们详细知道他理想中的瓶花样式,但是从他的诗文中,从与他几乎同时代的江南文书画中,我们还是能体会到文人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插花的影响,如此真实。
日本文化六年(公元1809年)出版的《瓶史国字解》13册,包含9册《袁中郎流插花图会》
旅居京都的雅道研习者沈纯道先生,正是袁宏道的隔代知己。四年前,他与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和宏道流本部事务局长上村义尚先生在东京会面,随即签署协议,正式确定让宏道流回归袁宏道故土的计划。
“日本有历史传承和艺术高度的花道流派,也有许许多多,如古流和远洲流,这些流派的花型也很美,但只有宏道流,是最应该回归中国的。”
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开班场景
此前,宏道流也与中国插花艺术专业人士有过文化交流。本世纪初,宏道流第七代家元就曾受邀到访位于中国台北的“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与中华花艺创始人黄永川先生交流。而当沈纯道先生与宏道流第八代家元会面时,他提出的不仅仅是交流,而是由家元开设面对中国学生亲授课的构想。如能实现,每一个参与者,从家元到学生,都会成为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望月义瑄家元在指导学生插花
望月义瑄先生和上村义尚先生,也都不曾到访过任何一座中国大陆的城市。然而,他们却从历代传承的文本中熟知袁宏道走过的每一座城市,湖北公安、苏州石公山、北京、杭州……当一衣带水的中国学者带着他收藏的历代宏道流书籍和心得出现在东京时,他们都决定:一定要开设宏道流的首期中国学习班,让受袁宏道影响流传280年的花道艺术,回到先祖的故乡。
宏道流《圆柏、木瓜、小菊•本胜手置三种插》
体悟宏道流
学员们在宏道流传统插花——格花的初次训练中,首次尝试的花材是五针松。袁宏道《瓶史·宜称》云:“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宏道流格花正是晚明文人“只取悠闲不取奢”的旨趣,只用一种花材。
上村义尚先生在指导学生插花
硕大的五针松,在上村义尚先生的手中翻飞腾转,来自中国台湾的赖素贞老师仔细观摩着从一丛五针松中找出最为优美、合适、天然的第一枝之真传。在学习宏道流前,她已是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中华花艺资深教授,而她首日的学习心得竟然是:全然放下,有如新生。
“一枝主枝,让我重新审视内心。”无论学习中遇到怎样的挑战,赖老师精进禅修的经验,让她始终带着明亮的笑容。
望月义瑄家元传授弯折枝条的技巧
“记得要把余下不用的花枝剪成小段一起处理。”上村义尚先生细心传授花道仪轨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正是袁宏道发现草木之性灵的体现。
第七天教学中望月义瑄家元现场演示格花,
花型为留流,花材石榴,青铜花器及花几为私人收藏
宏道流《夏黄栌、萨摩山梅花、燕子花•本胜手水陆插》
宏道流花展现场
“不要踩地上的花木,要轻轻跃过。”望月义瑄先生时时流露出幽默风趣。每一次,当他行云流水般完成一件课堂教学作品,在花木中寄托的意境与美感、情感、灵感,都会让学员们深深感动,欢喜赞叹。
七天的学习时光飞逝,学员们跟望月义瑄先生与上村义尚先生先后研习了七种植物的格花,练习了清操体、重荫体和留流三种形式。通往宏道流和袁宏道插花美学的深远之路,在他们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第一期课程结束后
学生齐唱《送别》,送别家元与上村义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