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洋世界
一起“云”养水母
观/察/水/母
你知道水母是怎么出生的吗?
很多网友以为它是孢子繁殖
其实它是一串串分裂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
大水母生小水母
需要几步呢?
我们的直播以巴布亚硝水母为例
跟随新福建的镜头
带你一探究竟!
第一步:类浮浪幼虫芽孢的形成
巴布亚硝水母水螅体首先释放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仅在水螅体的萼部基部形成,每次可形成 1 或 2 个胞芽,若为 2 个胞芽,二者呈对称分布。
(巴布亚硝水母类浮浪幼虫胞芽)
第二步:浮浪幼虫芽孢至水螅体
类浮浪幼虫胞芽具有较强的自主游动能力,可通过纤毛摆动在容器底部围绕自身旋转,并寻找适合的附着基。类浮浪幼虫胞芽发生附着时,近似椭圆形或者梭形,反口部更加突出。
类浮浪幼虫胞芽附着后 ,身体周围出现 4 个触手原基,但还不具备捕食能力。3 个小时后,类浮浪幼虫胞芽的触手数量增加至 8 个,并且略微变长,此时可捕获体积较小的猎物,如轮虫。
随着触手长度的进一步增加,灵活性变得更强,便可捕食体积更大的猎物,如丰年虫无节幼体。此时的类浮浪幼虫胞芽已经基本完成变态,发育为水螅体幼体。大约附着生长 3 天后,水螅体幼体的触手数量增加至 16 个,身体变大能容纳更多的食物,柄部更加细长,形成了成熟水螅体。
第三步:巴布亚硝水母水螅体的横裂
水螅体通过横裂的方式产生碟状体,开始横裂时水螅体的萼部顶端和触手环之间的部位略微凹陷出现缢痕。这一阶段的水螅体称为横裂体。横裂时触手开始逐渐脱落, 此时横裂体较少或不摄食。在缢痕之上会形成碟状幼体,待其基本发育成型后,整个碟状体的收缩搏动会变得快速有力,试图离开横裂体。
随着收缩搏动愈加强烈而频繁,碟状体释放。完成横裂后的水螅体触手会完全消失。碟状体释放 3 ~ 4 天后,水螅体触手数量增加至 8 条,可以灵活伸缩捕食,初步恢复至正常形态。
第四步:巴布亚硝水母碟状体的发育
刚释放的巴布亚硝水母碟状体呈黄褐色,辐射对称,可在水中游动。身体中央为中心口盘,口盘中心处有一个口柄。碟状体胃部近似圆形,仅有一个胃囊。
碟状体释放后,中心口盘直径和缘瓣长度都有所增加。此时碟状体可以自由活动捕食。之后几个小时,碟状体的伞体会整体变厚,缘瓣间的缘膜快速发育,形成完整的伞面。
其后,碟状体颜色进一步变淡,伞体进一步增厚,直径增加,内部辐管发育完全。口腕末端触手数量增加,捕食能力增强。胃囊消化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时的碟状体就已发育为水母幼体。
形成水母体
意味着一轮繁殖的成功
也代表着又一次生命轮回的开始
本期的慢直播活动
我们走进海洋馆
探秘神奇的海洋世界
和网友们一起“云”养水母
慢直播将持续5天
跟随新福建的镜头
一同观察水母的繁殖的
全过程吧!
巴布亚硝水母
直播镜头展现的是巴布亚硝水母
镜头上方附着在海绵上的是水螅体
水母一生当中要经历两种不同形态的生活世代
即营浮游生活的有性水母体世代和营固着生活的无性水螅体世代
简单点说就是水母形和水螅形
探秘海洋世界
一起“云”养水母慢直播
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福建日报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
同步播出
为期5天的慢直播
我们会观察到水母慢慢长大
直播评论区
将会做一些关于水母的科普
欢迎广大网友们一起看直播
截图打卡水母的变化!
(扫码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