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建强基层组织
发展有了主心骨
完善基础设施
畲乡生活奔头足
走进康厝畲族乡东山村村民钟奶仁三层半的小洋楼,记者看见这里每一层均按照套房设计,彩电、冰箱、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
东山村是畲汉杂居行政村,村内山清水秀、屋舍俨然,畲族歌舞台、畲家文化长廊等一应俱全。此时眼前这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很难让人把其与“易地搬迁”挂钩。
“房子‘挂’在半山腰上,‘住晴不住雨’,一到雨天,到处漏水,家门口没有像样的路,出门就是岩壁。”村民钟奶仁清楚地记得家乡过去的样子。东山村曾被列为宁德市市级地质灾害隐患村,1989年,东山村整村易地搬迁工程启动,村民陆续“下山”。
“下山之后,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变好了,生活越过越有盼头。”谈及新生活的感受时,东山村村委会副主任钟新喜的回答言简意赅。昔日“忧居”到今日“优居”,畲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不久后他们也开始学习种植茶叶、水蜜桃,学会拥抱新事物,生活逐渐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东山村也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行饮用水改造、修建畲族文化长廊、实施墙体立面改造和亮化工程等,提升村民生活舒适度。
“畲族群众长期‘以山为基、以农为本’,畲族村落总体上存在农业种植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对此,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和民族政策扶持,其中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雷卫平表示。
据了解,福安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福安市民族工作行动计划纲要(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安排帮扶每个民族乡配套资金100万元,给予民族工作行动计划纲要落实配套资金600万元,用于发展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支持基础设施等建设。2014年至今,累计为少数民族地区道路改造提升289.76公里。
路通了、环境好了,畲乡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早就听说溪塔‘中国最美葡萄沟’美誉了,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盛夏时节,位于穆云畲族乡溪塔村的葡萄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自福州的游客陈先生在游完溪塔村后,连连称赞。
作为福安蓝姓畲民发源地之一,溪塔村内畲俗风情浓郁。漫步其中,满眼皆是畲族元素。“在村庄规划和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保护畲族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改造,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畲族文化元素,至今已完成房屋外墙畲族特色元素包装,还建立了畲族文化展示馆。”溪塔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兰锦生介绍。
别具风情的畲族文化是畲乡发展的一大特色,可以很好地为当地乡村旅游赋能。在穆云畲族乡,依托“白云山下、最美畲乡”生态资源优势和虎头水蜜桃、溪塔刺葡萄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当地打造了白云山水人家和福穆线两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可以全方位体验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乡村两日游。
记者了解到,福安还落实配套资金重点用于加快推进畲乡人居环境整治,让畲乡留住有特色的民族风情。据统计,当地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开展畲村古建筑和畲族传统村落修缮和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尚存的官道、城墙、古民居等建筑。目前全市共有10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6个村被列入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育。
激活当地资源
特色产业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