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从卢浮宫到林则徐纪念馆,看中法两国的工匠精神 | 闽声
2023-06-30 16:24 闽声
2014年夏,在参加第28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期间,我从众参观了巴黎的卢浮宫。至今留下的印象是人多、地大、脚酸。在事先做好攻略的学生推动下,被动地游走了一个又一个展厅,目不暇接地看了一件又一件“必须看”的展品。
但是我自主认为能“配得上”或者“当得起”不虚此行的艺术珍品,却是不经意在阿波罗画廊里看到的2-3幅工匠(Architecte)肖像(Portrait)。记得当场便感慨地转头对同行的学生说:仔细看好,这可是在“君子不器”的中国肯定看不到的珍藏。

图片

图片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Henri IV)
图片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
图片

图1 在最金碧辉煌的阿波罗画廊中同处一室的和国王“等高”肖像。上图为建筑家皮埃尔·莱斯特(Pierre Lescot)(张祎然供图)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
一种释意为:若专攻一才一艺,不可称为君子。[ 尹冰.从“君子不器”到“工匠精神”[J].雕塑,2016,No.116(06):41-42.]在孔子眼中,唯拥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之道,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任。此乃中国儒家固有的文化导向,以至在中国古代千百年手工艺行业中,“匠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即使拥有天工奇技,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劳力者也;虽有众多杰作流传于世,但在史上留名者凤毛麟角。
在中国,我们崇尚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我们会为皇帝画像(图2)、为王侯将相画肖像、为仁人志士画肖像,但没人会为一个“劳力者”、一个建造了皇家花园(颐和园、圆明园)的匠人画肖像,也没人会为一个建造了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的匠人画肖像,更没有人会将其肖像画镶嵌在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

图片

图2 存世石刻孤品:皇帝万岁(2022年8月7日李纾摄于福州长乐《龙泉寺》)


在卢浮宫时,我就在瞎想,发生在家乡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会不会就输在法国人肯给工匠画肖像;而中国人从来不肯给一个大国工匠画肖像。因为,世界最高艺术殿堂肯镶嵌匠人的肖像,就意味着这个社会愿意用无价的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强化物对匠作行为进行正强化,这种起到“指挥棒”作用的办法亦是管理心理学惯用的员工激励方法:斯金纳行为主义的社会强化/奖赏(social reinforcement)。

也是在夏天,今年与妻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听了一场由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教授主讲的讲座《自强之道——林则徐、左宗棠、沈葆桢与船政的诞生》。日后又将馆藏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蓦然,我竟看到了我在卢浮宫就想看到的、以为中国不会有的“东西”。即:三位刻在特泐石上的工匠大名:土匠 汪德沛;木匠 方堃懋;石匠 林三和。

图片

图片

图3 三位刻在特泐石上的工匠大名:土匠 汪德沛;木匠 方堃懋;石匠 林三和。


别小觑特泐石只多出了三位有名有姓的工匠。我自认为这可是我2003年在澳门林则徐纪念馆(Museu Lin Zexu de Macau)、2017年在伊犁林则徐纪念馆都不曾见到的“珍藏”。他们三人的大名能登上这“大雅之堂”,与末代帝师陈宝琛齐名,与贵州最后一位巡抚沈瑜庆齐名,这可是真真切切地对标了法国的艺术丰碑,是彻彻底底地“解放思想”。

看懂了林氏专祠这种看齐法国“卢浮宫”的眼光和胆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是林则徐而不是其他人成了“近代倡导创建新式海军第一人”,为什么是林家女婿沈葆桢而不是他家女婿成了“中国近代海军之父”。

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一改“专心道德文章,不复以艺事为重”的陋习,改革专学四书五经的传统教学内容,将外语和西方实用科技知识作为学生的主课,实施军事化管理和全额配给制,是当时中国创办海军以及后来新中国建设学校的典范。

在“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的光芒背后,“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家族一定会有人挺身为福州船政营造出“匠作”的“匠人”画像。 

图片
图4 专为上海“世界技能博物馆”制作的“船政请给奖奏片”(制作者:焦达;供图者:沈葆桢七世孙女沈婧菀)
果不其然,从一张不足半米长的“船政请给奖奏片”(图4)中,我们看到了沈葆桢跳出“君子不器”之“匠心”和“决心”。在举荐船政匠首的奏片中,船政大臣沈葆桢联合了另外四名清廷大臣(钦差大臣左宗棠、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和福建巡抚王凯泰),他们联手向清廷举荐船政匠首黄文禧。黄文禧,谱名黄孔春,别号珩臣,又名黄礼基,1828年生于永泰县锦安村。1866年,黄文禧进入船厂,一边工作,一边在中国最早的技工学校——船政艺圃学习且成绩优异,后来成为船政十三厂中的匠首,带领工匠参与制造军舰:1869年,黄文禧参与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舰船——“万年清”;1872年,他又参与制造了当时远东最大的兵舰——“扬武”舰,这艘军舰后来成为福建水师旗舰。此后,他还陆续参与制造了“飞云”、“振威”、“济安”等炮舰。因为表现突出,黄文禧累功不断,先升额外外委,再升外委,尔后再升把总(从五品)。这封“船政请给奖奏片”中上书:“黄文禧在厂精熟西法制造,不负所学,请以千总留闽尽先补用。”文中的“千总”为正五品。朝廷很快准奏。后来,黄文禧还积功加守备衔(从四品)。

如今,这种“君子不器”的思维定式有些许变化。近年制作的《百年工匠名人画像宣传片》便首推福建船政培养出的詹天佑等大国工匠。

然而,要彻底破“君子不器”的定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难就难在这不仅会改变个人荣辱,而且会改变历史进程。破“君子不器”,说穿了,就是要改变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这是要耗费几代人的努力方能达成的。

图片第一批在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严复亦在其中。


同样是在马尾的福建船政培养出的严复亦很纠结君子不器还是器。严复是以文章《大孝终身慕父母论》第一名的成绩被丁忧在家的沈葆桢录取到福建船政学堂的,若不是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他本意是不会放弃走科举“正途”的。于是乎,世人能记住严复的仍然不是他在福建船政学堂、在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学的“才艺”,而是他著书立说的《天演论》。

图片

《天演论》手稿,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如果将“走上神坛”操作定义为“挂肖像”,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就可简单粗暴地看成是一部诠释什么人可以“被画像”的变化历史。

在封建的周朝,天子是天子,庶民是庶民,庶民做梦都成不了天子;到了秦汉,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鼓吹下,世人逐渐转念敢变成人间的“帝”;再到了唐宋,在禅宗六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变革启蒙下,所有人(包括不识字的人)不仅敢变“帝”、而且都可以顿悟而敢变成天上的“神”。相比之下,中国域外的平民若想转念变“神”(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安拉,印度教的梵天)则是万万不许的;而中国邻国日本,则给想变“神”的平民只开启了一道狭窄的小门:非战死而供奉在“靖国神社”的神坛上,別无他道。

所以说,解不解放思想,决定了改朝换代的速度(周朝存时最长);解放哪一种人的思想,决定了国祚的走向(神社作死日本)。什么样的中国人(“严复”vs.“詹天佑”)可以被画像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心路。

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美国十分忌惮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其列为打击目标。“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包括,大力提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的制造水平;2025年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窃以为:若能达成这个目标,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国殿堂级的“卢浮宫”豁然看到吾国自己的大国工匠肖像。

作者:李纾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福州大学讲座教授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