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19日讯(记者 李妙珠)“这批水仙花是历年来培育得最好的。”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告诉记者,由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管理的3亩水仙花试验田今年迎来大丰收。这批水仙花球球茎周长超过30厘米的占两成。
由试验田采收而来的水仙花特级品
该试验田位于漳州高新区水仙花种植基地内。眼下,水仙花进入休眠期,科技人员正忙于将采收的水仙花球种苗进行消毒、分级并储藏。在晾晒场上,由试验田采收而来的水仙花球,大部分都有拳头大小。“与未经土壤改良的地块相比,经改良后的土壤种出的水仙花球品质更高。”张文江说,水仙花鳞茎周长达25.5厘米及以上的称为特级品,经初步测量,试验田种植的水仙特级品接近六成,而周长超过30厘米的花球占两成,非常难得。
水仙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福建省省花、漳州市市花。漳州是全国最大的水仙花栽培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95%以上,年产值近2亿元。水仙花的栽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一直都是水仙花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福建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于2022年4月挂牌成立,团队成员包括十多位来自省内高校的专家及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涵盖水仙花育种、栽培、土壤改良、景观应用等多个方面。
“我们成立之后,便着手水仙花种植土壤的改良。在专家的带领下,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进行改良试验,其中,不动土改良效果较好,种球径围相比普通地块的增大了3cm左右,后期,我们将对水仙花海保护区内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优化土壤改良方案。”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张玉森介绍道。下一阶段,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还将利用这批优质水仙花球,加强研究,扩大试验面积,总结种植经验,逐步推广种植,从而带动水仙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加强水仙花育种研究,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正加快推进建设水仙花种质资源库,目前已收集了来自国内外70多个水仙花品种。
张玉森说,科研人员通过水仙花生长状况以及种球质量,筛选出在漳州适应性良好的品种,后期进行杂交,加快水仙花育种工作,以满足市场对不同水仙花品种的需求。另外,开展了水仙花繁殖实验,通过扦插和刻伤,提高水仙花良种的繁殖系数,促进水仙花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