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闽西原中央苏区老区红土地精神和闽西客家人素有耕读传家优良传统,发挥资源优势、拓宽活动载体、家校协同联动,着力构建具有闽西特色的劳动教育‘龙岩模式’。”6月13日,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推进会上,龙岩市教育局作为省内唯一一个地级市的代表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近年来,龙岩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着眼把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健全劳动课教师选聘考评制度、构建闽西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劳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特色化推进体系等五大工作目标。
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化
新罗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里热闹非凡。在争做勤劳小帮厨活动中,同学们个个大显身手,摘菜、洗菜、做饭、包水饺,感受着父母的辛劳,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在农事指导员的指导下,学习动手制作青团;在闽西特色“采茶灯”灯笼制作中,感受传统文化;在“二十四节气我知道”挂件制作中,了解节气中蕴含着大自然的秘密与韵律……
这是龙岩市围绕“新课标”,树立“大劳动教育观”的一个缩影。目前,在龙岩各级各类学校,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劳动课程,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利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学科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龙岩市还着力开发特色校本劳动课程,研发中小学生农事劳动实践课程,如《手工编织毛线》《巧手编花篮》《萝卜青菜、劳动最爱—酸萝卜制作》等200多个校本课程。
劳动教育抓什么、怎么抓、如何评?龙岩市举旗定向,出版了《龙岩市中小学研学课程指导用书》,编写《龙岩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活动内容安排清单》,汇编《龙岩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设计》《龙岩市大中小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及教学案例》等成果,推动劳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
近两年,龙岩市还将各县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规划设置完成情况列入“龙岩市深化教育领域重点突破改革督办事项”,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评先评优体系,促进劳动育人常态化,提升育人实效。
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推动劳动教育特色化
以校园手工劳技展演、“劳动章”争章等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品质。在龙岩市的校园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课不断发挥着实践育人优势,推动劳动教育特色化。
在劳动月活动中,龙岩市实验小学东山校区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加入学校劳动的队列当中,洗、刷、拖、擦全覆盖。龙岩市教科院附属小学上学期的寒假劳动作业是:假期第一周,清洗书包、校服,整理家中的图书;假期第二周,与家人一起大扫除;假期第三周,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聚餐的餐前餐后准备。
龙岩市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开展一次劳动教育主题班(队)会、开展一次亲子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遴选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选一批优秀劳动教育导师、优秀劳动教育实践学生、遴选一批优秀劳动教育教学设计、遴选一批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目前,龙岩已遴选4个省级基地,16个市级基地,创建首批42所市级劳动教育实验校,评选99名优秀劳动教育导师、实践学生198名、专家库117名。开发“劳动教育体验之旅主题研学活动”等7条线路,建设36个省级实践特色项目。依托龙岩市20个省、市级劳动教育基地和“全国营地”,开展“传习耕读文明 赓续劳动精神”等实践活动近6万人次。
发挥家校协同优势,促进劳动教育长效化
近年来,龙岩市以建设“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为契机,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格局,将劳动教育课程列入家长学校内容,家长成为家务劳动“第一任老师”,利用“龙岩市家长学校”暨家校协同育人平台,以直播形式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
家校引领,促进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实践。按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制定了“家庭清洁、烹饪”等学段目标清单,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家庭劳动作业,登记《家务劳动跟踪表》,补齐家庭劳动教育短板。
发挥师资队伍优势,促进劳动教育专业化
按照教师首先是校园内的劳动者,是学生劳动的示范者、引导者的思路,龙岩市多措并举建立了一支规模约500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增设了1名劳动学科教研员,与七个县(市、区)进修学校劳动学科负责人组成专门教研队伍,参加“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班”。利用家长职业优势,聘请了30名有经验、热心劳动教育的家长作为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教师。
近年来,龙岩市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前往成都、常州、晋中、泉州开展外出交流学习,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以会代培方式,2021年起,召开五次市级劳动教育部署促进会,近1200人参加培训,全面推进龙岩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