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台生活圈
标题图
开福建省公众考古先河,2023厦门公众考古月圆满收官
2023-06-09 18:18 新福建新闻客户端 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考古学。

6月9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厦门市首个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2023年厦门公众考古月圆满收官,活动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主办,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image.png

活动自5月18日启动,围绕“走进考古 触摸遗产”的主题,设计了“2+6”活动模式,即两场仪式:启动仪式和闭幕式;六大系列活动:专题讲座、前期授课、体验考古、古道古驿站考察、考古文创、短视频征集活动。

image.png

连续5天,体验田野考古调查、学习考古知识;考古月期间9次活动全勤……这些“严苛”的报名条件并没有“劝退”厦门人对考古的热情。在5月中旬的“考古体验员”招募中,短短三天,就收到了近百份报名表。

image.png

在这些报名市民中,年龄层从60后至00后全覆盖,其中不乏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硕士、博士。从金融、医药、中文,到新媒体、城市规划、航海技术……报名者的专业背景更是包罗万象,可谓“卧虎藏龙”。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年龄最小的一位参与者是大学一年级的在读学生,她还特地从宁波赶来厦门并全程参与了活动。

image.png

活动启幕,连续举办四场考古主题讲座,从江里考古到海里考古,从田野考古科普到厦门考古那些事,专家们风趣幽默的风格、引人入胜的案例,令讲座场场爆满。四场讲座同时也是“考古体验员”的培训课程,许多报名者不仅全勤参与,每场结束后还自发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写百字“小作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不禁让人直呼“太卷了”。

image.png

通过讲座培训、现场考核,活动最终从近百位报名市民中遴选出15名“考古体验员”,走进位于厦门同安的前格半岭古道——厦门版“茶马古道”。独特用心的选址,一下就拉近了参与者与在地历史人文的距离。

image.png

这条蜿蜒盘踞山中的古道始建于宋代,位于同安区汀溪镇前格五里林自然村和半岭自然村山中,现存古道长五里,是厦门地区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的“茶马古道”。

image.png

多座旧时的古驿站、货场和骡马过夜的棚屋,沿路上一座旅人们祈求“人身安全、赚点小钱”的石砌土地公庙,为过往商旅提供庇护的古山寨……活动首日,汀溪镇文化站原站长刘良阵还受邀来到现场,带领队员们一起探寻古道上留存至今的丰富信息。

image.png

打探孔,取土样,接长后的洛阳铲被深入地下数米,半筒形的铲头带出土样后次序排列,辨别分析土的质地、颜色和包含物;身穿长衣长裤,手拿一柄“小铲子”,小心翼翼刮去古道上的覆土,让铺在路面上形态各异的山石“现身”……

image.png

在为期五天的田野考古体验行程中,主办方专门为体验队员们准备了“考古大礼包”——田野考古专用马甲、带面纱的防晒帽和手铲等工具,还精心设计了田野调查、地表清理、遗迹绘图、碎陶器拼接等实操技能体验环节,洛阳铲、手铲、小毛刷、罗盘、绘图板等考古“神器”一一亮相。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拍摄、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手段也来“赶考”,考古现场“科技感”爆棚,让体验员们大呼过瘾。

“原来考古是‘发掘’而不是‘挖掘’”、“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个人严禁私自盗挖”……考古专家们一边手把手耐心地教授实操技巧,讲解“神器”用途,一边还不忘严谨地进行考古普法宣传。

image.png

让公众真正参与到考古的“全流程”中去,推动考古知识的普及,消除公众关于考古就是“挖宝”的简单误读,通过考古月活动的举办,“我们更希望传递的是考古‘挖宝’背后的文化信息,以及如何去解读它们。”李云丽介绍,此次活动选址厦门版“茶马古道”——同安前格半岭古道,作为联通海陆的“血管”,古道是旧时繁华的海上贸易的见证,“而‘贸易’正是厦门这座城市独有的海洋文化底色,对古道展开调查、清理,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这个探秘的过程,也让公众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厦门。”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我的家乡厦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热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对厦门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打算回去后好好研究一下。”这是活动中,体验队员们普遍反映收获最大最多的感受。李云丽指出,公众深度参与考古工作全流程,更生动、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引发思考;这种“思考”本身,就是历史活化的体现,也是文化认同的基础。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