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日讯(记者 戴敏 通讯员 罗婷)“感谢有了这个视频系统,让我每个月都能见到父母,有了他们的鼓励,我一定会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归家庭。”日前,在与父母视频会见后,服刑人员付某感激地说。
付某是长汀人,因违法而在江西省鹰潭监狱服刑,期间,付某的父母年迈,又远在老家长汀,多年来付某都未曾与父母亲见面,这让他心中十分失落,迫切希望能见到亲人。
在了解付某的情况后,其老家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与长汀邻近的瑞金市辖区司法所联系,经两地协调,付某的父母就近前往瑞金,依托瑞金市司法局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实现远程会见。“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付某就能和亲人每月会面一次,这对于付某的改造具有积极的影响。”长汀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近年来长汀县司法局探索建立“在押有人帮、回来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的安置帮教工作模式,帮助推动特殊人群教育转化和社会和谐稳定“双赢”的又一典型案例。
近年来,长汀县司法局通过科技赋能,不断畅通数字化管理“信息网”。当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具有县域特色的“长汀县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平台”和手机APP管理小程序,将安置帮教对象信息、帮教服务管理纳入县、乡、村三级线上网格,实行县级协调指挥、乡级统筹处理、村级前端服务模式,实现信息“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
值得一提的是,长汀充分发挥闽赣汀瑞边界司法行政协作功能,建立闽赣跨省监狱视频会见共帮机制,依托江西省监狱远程视频会见系统,为家属会见服刑人员搭建便捷渠道。截至目前,已为30余名在江西境内监狱羁押的长汀籍服刑人员提供视频会见,实现亲属与服刑人员会见“面对面”,亲情感召“云搭桥”。
帮教对象顺利回归家庭、社会,是帮教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一整套帮套“组合拳”,长汀司法局为帮教对象铺就了一条条个性化的温情“回归路”。
回归成功与否,是帮教工作的关键,在长汀经济开发区,当地成立曙光安置就业服务中心,与本县46家民营企业建立曙光安置就业基地,因人施策推荐适合岗位。
同时,为鼓励前科人员自主创业,长汀县财政设立帮扶帮教基金500万元,用于前科人员自主创业贷款贴息、企业接纳前科人员奖补、各类安置帮教基地贴息贷款等,真正做到帮助就业“扶上马再送一程”。2022年帮助96名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就业,引导386名刑满释放人员自主就业创业。
就业路上扶上马送一程,心里回归的“保健师”同样必不可少。为了让刑满释放人员更好调整心态回归社会,当地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心理监测预警机制,按照“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的“三方疏导”帮教模式,建立“一人一心理档案”,定期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心理讲座,帮扶刑满释放人员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
日前,濯田司法所工作人员发现钟某心理异常,主动对接镇心理咨询室,对钟某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同时积极联系医院,引导钟某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在接收治疗后,钟某逐渐打开心扉,放下了芥蒂和顾虑,心态也变得平和。去年,长汀累计建立3562份心理档案,其中新建档案880份,开展心理讲座1912人次、心理咨询211人次、危机干预23人次。
与此同时,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教育、民政、人社、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发力,暖心关爱帮扶,做家庭回归的“有心人”。各部门定期对困难刑满释放人员开展送温暖活动,去年,帮助85名安置帮教人员的家庭及其困难子女在教育、医疗、低保等方面享受政策扶持。以河田镇为试点出台刑满释放人员临时救助政策,对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落实每月不超过300元、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临时救助,2022年给予7名刑满释放人员享受临时救助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