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观点: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但农村消费自有其特点,路况也与城市存在差别。车企在产品开发上应瞄准农村市场需求,注重汽车的耐用性和装载力等,定制更多适宜农村地区使用的、质量可靠的车型。买车对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养车更是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应当在以旧换新、新旧置换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另外,还要突破充电基础设施等制约瓶颈,确保取得“政府得民心、民众得实惠、企业得市场、经济得发展”的效果。
汽车消费作为大宗消费,是当前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抓手。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眼下,农村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但仍有不少农民依靠安全标准较低的三轮车、黄标车等出行。这些老旧的三轮车、黄标车上不了国道和高速路,只能在乡间行驶,已不适合农村发展需要。新能源车价廉物美,充电费用与燃油相比支出较低,可节省用车成本。就此而言,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不仅能够倡导绿色出行,也能进一步提升消费动力,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但农村消费自有其特点,路况也与城市存在差别。把好事办好,就要抓住这些特点,持续在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上用力。比如,不少农民希望把原先的车辆换成既能载人又能拉货的新能源皮卡车。换句话说,他们想借“汽车下乡”机会购买客货两用车,闲暇时搞搞运输赚些外快。在此背景下,车企在产品开发上应瞄准农村市场需求,注重汽车的耐用性和装载力等,定制更多适宜农村地区使用的、质量可靠的车型,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从而获取更大的农村市场份额。
买车对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养车更是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应当在以旧换新、新旧置换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另外,充电基础设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瓶颈。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相关配套设施和售后服务也应当一起下沉。比如,在乡镇一级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并建立相应的销售服务网点,避免出现“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为一颗螺丝钉专门进一趟城”等后顾之忧。购买新能源汽车后“有电充、有人管”,就能让农民买着放心、用着省心。
汽车是人类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能源汽车承载着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有关部门再次吹响新一轮汽车下乡的号角,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这项旨在提振内需的重要公共政策,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有了消费需求,还要有消费能力,才能转化为消费行为。让新能源汽车下乡更顺畅,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政策,营造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良好环境,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多实惠,确保“汽车下乡”取得“政府得民心、民众得实惠、企业得市场、经济得发展”的效果。